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社会头条 » 正文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从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现状想到的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09-28  浏览次数:54024
核心提示: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从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现状想到的  每年秋季,法律职业资格考试落下帷幕,有人欢喜有人忧愁,应届毕业生通过率普遍超过具有实践经验的在职学员,一个为社会提供法律服务的专业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从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现状想到的

  每年秋季,法律职业资格考试落下帷幕,有人欢喜有人忧愁,应届毕业生通过率普遍超过具有实践经验的在职学员,一个为社会提供法律服务的专业团队,似乎越来越显得苍白无力。这是为什么?

  弹指一挥间,恢复法律资格考试制度已有30余年,考试名目由过去的律师资格考试到司法考试,再到现在的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出题者都是国家司法部精心挑选的出类拔萃的专家教授,然而令人尴尬的是,大师们构思的案例或素材千奇古怪,几乎都是关在办公室成就的“头脑风暴”。

  评价法考题目凭空假想、脱离实际,一点不假。譬如,刑法案例中的捡到信用卡和盗窃信用卡在银行取款,捡到取款的属于信用卡诈骗罪,偷盗信用卡取款的属于盗窃罪,可是现在的银行全都凭借身份证实名认证或人脸识别,怎么可能出现捡到信用卡取款的现象?还有,民法题目关于伪造房产证卖房子的案例,简直是笑话!全国各地房管局哪个不是实名登记?哪家不通过身份证实名能够交易?怎么可能出现一房多卖?再有,国际贸易的上船交货、船边交货、中途交易,货物不买保险造成损失理赔的,当今世界的国际贸易,有这种情况发生么?

  其实,国家通过法考的初衷是选拔大批服务市场经济的法律职业队伍,可是,执行这项政策的部门好像“整”歪了,导致人才选拔的路子变味了。如果鲁迅先生在世,可能又有新的讽刺作品发表。几年前,笔者访问一名驻粤法制媒体的老前辈,专业理论知识厚实,社会实践经验丰富,品行端正,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可谓大师级水平。这位仁兄本想发挥余热的,可是复习备考六年,总是相差几分,名落孙山,无法圆梦。深圳某政府部门一名雇员,连续备考七年,耽误了多少宝贵的休息时间和陪伴家人的日日夜夜,去年考试结束,大病了一场……

  古代中国,单凭“考试”选拔人才的做法,不知流失了多少杰出人才。封建专制社会,能考上状元的,有几个具有真本事?相反,那些连举人都没有考取的,博学多才,大有人在。蒲松龄从50多岁考到70多岁,没有考中状元,后来成为中国古典小说赫赫有名的大家,吴承恩、曹雪芹等人,连个秀才都没有考上,后来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的巨匠。

  近年来,我们的人才评价体系和机制,似乎偏离了科学轨道,如今,应该是亡羊补牢的时候了。各级人事部门,应该登高望远,大胆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大胆选拔创新人才,大胆参与国际竞争。前些年,由于偏重考试,偏重书本,忽略了实践,导致农业大学毕业生不懂种植技术,理工科毕业生不愿到工厂锻炼,医学院毕业生嫌弃病人肮脏,这类专业素质,怎能服务社会服务大众?

  法律考试是选拔法律专业人才的重要渠道,应该注重实践知识,注重实际能力,而不是重复性地考核学员的理论水平。这种盲目地重复地“考下去”的恶性循环,只能给“迎合”考试经济的培训机构提供“发财”商机。近年来,为了迎战法考,大中城市的培训班雨后春笋,猜题押题,五花八门。可见,法考项目不知造就了多少投机培训的千万富翁。仔细观察业内的师资力量,其实都是那么几个老面孔教授和讲师,通过中介组织录播辅导视频,到处走穴。长此下去,选拔优秀法律人才的基本国策,必将被“会考试”的书呆子们占领阵营,实在令人忧虑和失望。

  法考难度大么?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砖头们”年复一年地拍脑袋“想象”的偏题怪题,是帮助政府选拔优秀人才还是卖弄学术?其实,法律专业毕业生,已经具备了法学基础知识,专业上完全合格,不然,为何颁发毕业证书?现实中的法考,重复性地考核专业基础,这不是浪费国家管理成本么?如果不认可教育部门对法律专业学员的毕业水平,那么颁发法律专业毕业证书意义何在?法律服务工作者需要的是服务社会、服务大众的实践知识,如果大量地重复地考试“已毕业”的理论知识,不仅浪费了国家资源,同时消耗广大学员的宝贵精力。

  偏重考试,忽略能力,必将滋生大批自私自利的书呆子。那些会考试的青年学子,如果只有浅薄的书本知识,只懂得表层的法律概念,即使顺利“考上”律师,岂能胜任本职工作?如果只注重考试、忽略人品,忽略实践,必将产生大量的钻法律空子的“搞钱高手”。据调查,那些通过“考试”获得会计资格证的,不会做账、不懂财务管理的十分普遍;那些通过“考试”获得教师资格证的,不会上讲台授课,不懂教书育人的大有人在;那些通过考试进入公务员队伍的,无法具备德才兼备,最终蜕变成为腐败分子的举不胜举。因此,当今社会的种种“考试”,应该叫停应该刹车了!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现阶段,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战略布局,以“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的使命担当,开展了史无前例的反腐败斗争。十年磨一剑,我们党艰难地防止了腐败蔓延,防止了特权横行。未来中国,只有坚持从实际出发,“不拘一格”启用人才,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才能变为现实。(南雁高翔/文)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