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社会头条 » 正文

国家水利风景区:以水兴旅 以文活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8-23  浏览次数:99131
核心提示:近日,水利部印发的《关于推动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十四五”期间,我国将新建100家以上国家水利风景区,到2025年末我国的国家水利风景区将超过1000家。近年来,我国水利风景区在加强保护与利用的

近日,水利部印发的《关于推动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十四五”期间,我国将新建100家以上国家水利风景区,到2025年末我国的国家水利风景区将超过1000家。近年来,我国水利风景区在加强保护与利用的同时,提升文化内涵和旅游品质,逐渐受到人们的青睐,并成为传播水工程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平台。


靠水吃水,水利风景区变多元化景区

▲ 洈水水利风景区  受访单位供图


湖北荆州松滋市的洈水水利风景区值得一游。这里不仅曾爆发九岭岗起义,建有“亚洲第一大人工土坝”洈水大坝,还孕育了战天斗地的洈水大坝精神。自2007年9月被评为国家水利风景区以来,洈水水利风景区依托湖、坝、营、岛等特色旅游资源,打造“清风洈水”廉政教育基地和研学实践教育营地,大力开展党建游、亲子游、研学游、工业游、主题游以及冬夏令营等旅游项目,形成了以“观亚洲第一大人工土坝”的绰约神韵、忆大坝60年修建艰辛历史、探索水电转换奥秘、科普湿地文化等内容为特色的研学、廉教课程。

洈水水利风景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在做好对水利风景资源保护和利用的基础上,构造以旅游为引擎联动其他产业发展的机制,不断深化和升华洈水运动IP体系,持续打造“旅游+”模式,丰富产品内涵,提升消费品质,积极推动文化创意、学术研究、知识科普、红色教育等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作为具有鲜明东北区域特色的水利风景区,吉林省长春市净月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森林覆盖率达96%,是当之无愧的“天然氧吧”。近年来,该景区不断加大旅游基础建设和旅游市场开发,重点打造长春净月潭瓦萨国际滑雪节、国际森林徒步节等国际知名旅游品牌提升景区国际影响力,深化打造休闲文化游和体育健身游品牌。

如今的净月潭,山、林、水交相辉映,构成了绚丽多彩的自然景观,成为市民和游客的休闲旅游胜地,年接待游客量达150万,年营业额突破8000万元。下一步,净月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将围绕加快推进“尽快尽早提档升级,做活做火文旅产业”两大任务,以推进5A景区提升整改建设为工作重心,通过高标准设计、高质量施工、高效率运营,实现景区品牌影响与经济收益“双提升”。



守护文脉,从看水利风景到看文化内涵

▲ 京娘湖景区  受访单位供图


景区高质量发展不仅体现在景色、管理和服务上,也体现在对景区文化内涵的挖掘和利用上。这一发展路径也在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河北邯郸武安京娘湖得到印证。京娘湖因宋太祖赵匡胤千里送京娘途经此地,留下很多美丽的传说而得名,素有“太行明珠”之美称。景区负责人李增书表示,原来游客到京娘湖只是水上转转、路边看看。现在的京娘湖已经开发了一日游、两日游和三日游多条游览线路,打造成了一个集水上游览、贞义岛自然生态游览、码头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多元化景区。

京娘湖的灵魂是在“相送”文化上。为求证“千里相送”与武安乃至门道川的关系,京娘湖成立了“中国京娘文化研究会”,挖掘提炼了“情湖·爱岛”的主题。同时,举办书法家展示、楹联征集、中外名家游京娘湖诗词会、月满京娘湖等大型活动,有效扩大景区知名度,弘扬京娘文化。

四川蓬安是汉代大辞赋家司马相如的故乡,这里有千年厚重的相如文化,有千古浪漫的爱情故事,还有千里嘉陵柔美的身段。集历史文化生态于一身,诞生了国家水利风景区“嘉陵第一桑梓”旅游区。

在蓬安,“嘉陵第一桑梓”旅游区把一江碧水做出了大文章。蓬安县相如故城开发服务中心主任奉勇介绍,蓬安正积极培育文旅新业态产品,鼓励文旅发展与社区联动,充分利用非遗传承项目、民间艺术、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等场所开展文化体验旅游,形成了文旅特色产业融合发展、创新发展的新模式。当地还依托廉政文化、码头文化和非遗资源,打造文化创意、相如研学等旅游产品,致力让景区带动周边产业发展,带动周边居民增收。

“嘉陵第一桑梓”尤其注重保护景区原生文化,在牢牢守护嘉陵江最美绿色生态底线的基础上提高游览品质,让游客不虚此行。当地多次在景区内举办文旅发展交流会、传统节假日文艺演出、传统手工艺体验活动等,吸引游客参与。为深入挖掘景区历史文化,景区还赋予一草一木、一碑一亭历史故事,增加文化深度,从细节上提升景区的文化品位。


文旅融合,打造生态旅游示范带

广西桂林一直把灵渠的保护提升作为呵护灵渠的“头号工程”,先后制定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灵渠保护规划》《灵渠申遗文本》《灵渠遗产地保护管理规划》等修缮及申遗规划,建成灵渠博物院,推进灵渠沿岸环境和干支流水系环境综合整治,完成了灵渠渠首段清淤工程。今年1月1日,《桂林市灵渠保护条例》正式实施,标志着灵渠保护、开发、提升工作进入法治化轨道。今年3月,覆盖灵渠南、北渠部分河段的灵渠清淤工程如期竣工。“近年来,国家对灵渠的修复、保护、推进提升和开发利用从未停歇。”兴安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谭炜说。

近年来,桂林市先后实施了保护、修缮、文化展示等九大工程,以及灵渠补水、灵渠公园等改造提升工程,还在灵渠沿线打造了“寻秦访古”历史旅游业态。为丰富游览内容,灵渠景区推出了欢乐游灵渠、帐篷营地、草地迷你音乐会等游览体验活动。“我感觉灵渠景区比以前要更漂亮,更好玩了。”南宁游客龙女士说,她已先后3次到灵渠景区参观游览。

当地建立文物保护考核、督查、整改、联动机制,对灵渠周边已公布的各级保护单位共16处遗址遗存实行点对点保护。“我们将‘文物安全责任公告公示牌’落户到每一个已公布的文物点,不断加大灵渠保护力度,切实把文物保护好、把文化传承好。” 兴安县文物保护中心主任唐莉静说。2018年,灵渠被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使得灵渠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大大提升。

如何做好水文章,把灵渠打造成为一条文化与农业、旅游相融合的生态旅游示范带,让灵渠与周边村镇群众共融共生,是桂林当下正在积极探索的课题。近年来,兴安县围绕灵渠探索“旅游+水利”和“旅游+农业”的融合发展模式,对漓江上游流域沿岸72个村屯进行了改造和提升,打造了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大力发展灵渠经济,打造世界一流“生态旅游示范带”的构想已经提上日程。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文旅中国,统筹:谭志红,采写:瞿祥涛 王雪娟 郭凯倩 李秋云 范海刚 费菲)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