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社会头条 » 正文

传播中华文明的又一力作 | 读《秦统一六国的文化原因》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12-25  浏览次数:114507
核心提示: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文旅中国 作者:党云峰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文旅中国   作者:党云峰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基于新的材料、视角稽古揆今,通过深入的研究和生动的讲述,让历史文化不再只是斑驳的器物、泛黄的书本,而是呈现自然地融入中华儿女血脉的进程,是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欧阳坚先生主编、人民出版社近期出版的《秦统一六国的文化原因》,在此方面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例证。

《秦统一六国的文化原因》一书坚持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结合古籍记录、近期的研究成果和考古发现,通过严谨的考证,对秦文化的地位、历史贡献给予客观评价。该著作由“秦人的由来与兴起”“秦文化的形成与发展”“秦文化的特质”“秦国强盛与统一的因素分析”“秦文化的历史影响和时代价值”五章组成。正如欧阳坚先生在该书序言中所论:“由于秦文化根植于陇右的环境、区位和人文氛围,形成了务实创新的价值追求、开放包容的进取精神、尚武坚毅的民族性格、令行禁止的法治观念、上下一心的团队意识、始终如一的坚定信念等一系列文化特质。”全书集中笔墨,以阐述秦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为主线,以揭示秦文化的特质和历史功绩为落脚点,简明而系统地呈现了秦文化图谱。《秦统一六国的文化原因》一书通过丰富的实物图片、近年来的考古成果等进行了详实的考证,实践“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在系统梳理中得出了科学、严谨的结论。

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秦国‘书同文,车同轨,量同衡,行同伦’,开启了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历程。此后,无论哪个民族入主中原,都以统一天下为己任,都以中华文化的正统自居。”《秦统一六国的文化原因》一书认为:“秦文化中,最令后世得益的是其大一统思想。”秦的大一统体现在疆域上、制度上,更体现在文化上,通过“书同文,车同轨,量同衡,行同伦”等,让大一统的思想流淌于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中。贾谊的《过秦论》被司马迁收在《史记·秦始皇本纪第六》中代替论赞。贾谊提到:“秦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天下之士斐然乡风,若是者何也?曰:近古之无王者久矣。”在“强侵弱,众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罢敝”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向往统一的思想愈发强烈。国家能统一和稳定,中华文明能生生不息,“大一统”思想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最早提到大一统的是《公羊传·隐公元年》:“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文化整合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的条件,秦文化则塑造并初步形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历史研究作为交叉学科,涉及历史学、语言学、社会学、人类学、地理学、地质学、物理学、化学等科学。如今,在考古实践中,通过科技手段获取的信息日益丰富,科技的重要性日益提高。文物是历史活在当下的见证,借助科技的力量,可以让文物“活”起来。在借助科技之利的同时,我们要防止以材料堆砌代替潜心研究,要善于发现新材料、提出新观点,也要善于从旧材料中发现新问题,以高质量的研究成果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从而在历史研究的时间轴上做出自身的贡献。正如《秦统一六国的文化原因》中所说:“我们要的不是多种学科的‘拼盘’,而是真正意义上的‘水乳交融’,以此来正确了解古代社会的方方面面。”

《秦统一六国的文化原因》一书强调:“西周之际,秦国建都于陇右西犬丘;春秋时期,秦人越过陇山先后建都于汧渭之会、平阳、雍城;战国时期,依次徙都泾阳、栎阳和咸阳。三个时代,三个建都大区域,依次递进,展示出秦人从陇右到关中,数十代人五百余年顽强奋斗、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也有力地体现出秦文化的刚性和韧性特质。”《秦统一六国的文化原因》侧重研究秦人在甘肃兴起的历史,还分析了学界不同的观点,并作出了自己的判断。例如书中论及大堡子山秦公墓确认了秦早期都邑位于今天的甘肃礼县,这里是秦文化的发祥地;李崖西周墓是迄今发现最早的秦文化墓葬,反映了秦人西迁之初的文化特点;秦文化的面貌在战国早、中期之际发生了全面而深刻的巨变,体现在铜容器、陶器、兵器、器用制度和墓葬形制的变化等。同时,《秦统一六国的文化原因》一书也坦陈,鉴于目前的条件,有些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例如,书中认为“西陲”基本可以认定在今礼县境内,但具体地点仍然有待考古发现和深入研究。其求实学风值得尊敬。

清代的龚自珍在《尊史》一文中提出:“出乎史,入乎道。欲知大道,必先为史。”虽然历史文化研究以过去为研究对象,但是研究的视角、方法、立场等则基于学者对现实的观照和对未来的远瞻。《秦统一六国的文化原因》一书提示我们,建立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明研究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通过文化研究、文物保护等方式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各界参与其中,空间无比广阔。历史有气象万千,也有迷雾重重。让我们在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中,实现思考的不断深入,更好地鉴古知今,更好地面对未来吧!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