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社会头条 » 正文

担责于身 履责于行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2-03  浏览次数:143599
核心提示: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文旅中国 作者:郜磊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文化和旅游部表彰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和劳动模范,其中,安徽省共有9个单位入选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先进集体,19人获评先进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文旅中国  作者:郜磊

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文化和旅游部表彰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和劳动模范,其中,安徽省共有9个单位入选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先进集体,19人获评先进工作者。

作为近年来安徽文化和旅游工作方面的优秀代表,这些单位和个人担责于身、履责于行,以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和攻坚克难的坚毅态度,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为开创文化和旅游工作新局面、为建设美好安徽增光添彩,发挥了可贵的模范带头作用。


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先进集体

蚌埠市文化和旅游局:

推动珠城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


▲ 蚌埠文化馆公益培训


近期,国家文物局印发《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安徽7项入选,其中,蚌埠的双墩遗址、禹会村遗址入选并被列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项目。这是蚌埠市文化和旅游局的工作亮点之一,其他各方面工作也创先争优。

▲ 蚌埠文艺进社区


文艺创作展演出新出彩出精品。蚌埠是花鼓灯之乡,近年来,蚌埠充分发挥花鼓灯资源优势,创作舞剧《大禹》《石榴花开》等,并相继斩获荷花奖舞剧奖;舞剧《大禹》和泗州戏《欠条》、小品《改道》分别入选文化和旅游部“百年百部”传统精品复排计划重点扶持作品和“百年百项”小型作品创作计划重点扶持作品;舞剧《大禹》、现代泗州戏《绿皮火车》相继亮相“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

公共文化服务有声有色有温度。近年来,蚌埠市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完善服务网络。新建市县文化馆新馆3个、县区图书馆6个、县博物馆新馆1个、城市共享书屋22个、阅读点20个,全面升级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新增公共文化设施建筑面积9万余平方米。创新体制机制。市级“三馆”均建立“理事会+管理层+监事会”法人治理结构;总分馆延触角,乡街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均建立图书馆分馆、文化馆分馆;“好差评”提效能,建立事前征询和事中事后评价机制。创新供给模式。“送文化”上线,建成“蚌埠文旅云”平台;“种文化”扎根,建立基层群众文化“智囊团”;“管文化”到点,建立公共文化场馆服务“四方监督体系”。

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创新创造创品牌。大禹文化产业园获评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园区,蚌埠高新区获评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文创产品研发生产基地和古代玉器研究基地落户蚌埠;2个项目入选全国优选文化和旅游投融资项目、3个项目进入文化和旅游部产业项目平台、16个项目纳入全省“512”旅游项目重点工程、3家单位入选全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9家单位入选全省民营文化企业100强……

▲ 蚌埠文旅市场稽查


文化市场管理立规立信立秩序。政务服务实现“一网通办、一门服务、一次办成”;推动“证照分离”改革,落实“双随机一公开”执法监管;实施文化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建立旅游纠纷诉调对接机制;创新文化市场管理体制机制,实行综合执法派驻制度和协管员制度。


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先进工作者

朱雯娟:

走田埂、进车间,书写时代画卷

▲ 朱雯娟在采风


多年来,马鞍山市剧作家朱雯娟深入生活、深入基层,以反映现实、反映时代为己任,创作了一系列接地气的作品。2016年,当涂县宣传部门委托她写一个表扬返乡创业先进青年的剧本。正值寒冬,朱雯娟驱车前往万山村现场采风,奔走于泥泞的田野,她见到了当事人和他周围的人,了解了他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返乡创业青年带动的基层火热生活激发了朱雯娟的创作热情。为了进一步了解他们,朱雯娟先后深入万山村五六次,与返乡创业青年交朋友,获取丰富素材,创作出小戏《桃花谣》。功夫不负有心人,《桃花谣》先后参加原文化部对外交流活动赴朝鲜“欢乐春节”演出、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等。5年来,《桃花谣》持续参加“送戏进万村”等活动,演出达到近千场,观众高达百万人次。

万山村采风的生动素材在朱雯娟心中持续发酵,她再接再厉,创作的大型黄梅戏《燕子归时》于2018年获评国家艺术基金青年人才项目、安徽省“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等。此外,黄梅戏《姑溪谣》演绎民歌传承者的感人事迹、黄梅戏《心灯》塑造“全国道德模范”教师叶连平的光辉形象、黄梅小戏《心愿》讴歌支教教师的奉献精神、小品《开往春天》表现高铁基建农民工带来的中国速度、音乐剧《天使在身边》展现日常生活中身边的好人、儿童剧《少年行》弘扬自强不息的精神……朱雯娟的作品持续抒写人民、歌颂时代。

最近,朱雯娟正在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并身体力行深入马钢公司,深扎炼钢炉前和轧钢流水线,与干部、工人、技术人员交朋友,为创作更多精品力作收集素材。


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先进工作者

张亮:

与乡亲们一起搭建乡村大舞台

▲ 张亮(左二)在辅导群众文化


张亮是宿州市泗县屏山镇文化广播电视工作站站长,他始终坚持把文化活动送到基层,把党的政策宣传到基层。他聚焦文化扶贫,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脱贫户事迹为素材,创作了《懒汉脱贫》《扶贫暖人心》等戏曲作品,到各村巡回演出,激发贫困户脱贫动力;为扎实推进“扫黄打非、扫黑除恶”工作,他自编三句半《扫黑除恶民安康》、大鼓《扫黑除恶政策好》等一系列宣传作品,在全镇范围内开展演出40场次,观众近2万人次。据介绍,依托这些作品,屏山镇文化广播电视工作站年均组织开展文化扶贫演出35场次,观众1万多人次。

2020年,张亮被县委授予“脱贫攻坚奉献奖”。

2009年,屏山镇文化广播电视工作站被列为省第一批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项目,张亮积极做好申报项目、参与项目选址、资金筹措等工作,推动项目于2010年完工并通过验收投入使用。2018年,工作站全面升级改造,以全新的面貌年均接待5000余人次,举办各类文体活动100余场,观众近3.5万人次,举办各类科普活动12期,参加培训近2000人次。

为达到每村建有高标准农民文化广场要求,张亮多方请示汇报,入村沟通协调,找地点、寻资金、谋立项。目前,全镇15个行政村均达到了“一个文化广场、一个文化活动室、一个文化大舞台、一个宣传栏、一套文化器材、一套广播器材、一套体育器材”的“七个一”标准。

同时,张亮积极挖掘地方文化特色,把历史文物、民风民俗、生活生产等与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相结合,帮助设立村史馆、农耕展览馆、家风馆等,展现了农村原汁原味的乡土文化、民风民情,增强了群众的归属感、认同感;对全镇民间曲艺艺人和文艺爱好者进行业务培训,培养了5名省级文化带头人、25名市县级非遗传承人,指导各村组建了广场舞队、钱杆队、腰鼓队等。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