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头条 » 正文

固始县三河尖镇---柳编好工艺 吹拂致富风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08-25  浏览次数:98420
核心提示:  固始县三河尖镇---柳编好工艺 吹拂致富风  日报头条讯(口 李胜利 通讯员 陈彬 陈峰)“一根藤条编织出千般变化,一双巧手磨砺出岁月精华,处江湖之远不觉其龙章凤质,居庙堂之高不觉其违和奢雅。”闻名遐迩的

  固始县三河尖镇---柳编好工艺  吹拂致富风

  日报头条讯(口 李胜利 通讯员 陈彬 陈峰)“一根藤条编织出千般变化,一双巧手磨砺出岁月精华,处江湖之远不觉其龙章凤质,居庙堂之高不觉其违和奢雅。”闻名遐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固始柳编,迈着历史的脚步向我们诉说着三河尖镇的致富故事。

  三河尖镇地处河南省固始县东北部,淮河南岸,与安徽省霍邱县、阜南县隔河相望,镇域面积80平方公里,人口4.2万,下辖18个村街。地处豫皖两省结合部和两省三县交界地,淮河、史灌河、泉河三河交汇处,通江达海、水运便利。河南省海拔最低点位于三河尖镇建湾的“老鼠尾巴”处,海拔仅23.2米,是河南省海拔最低点,有“鸡叫狗咬听三县”之说。

  三河尖镇地势低洼易涝,历史上十年九淹,自古盛产杞柳,聪明的三河尖人民扬长克短,另辟蹊径,500年前就开始用柳条编织各种巧器。柳条具有皮薄、柔韧、洁白、实心节少、高大粗犷等特点,品质明显优于其他地区,制作的柳编工艺品,色泽靓丽、古朴自然。本地百姓掌握娴熟的编织技艺,千家万户世代相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柳编文化。

  柳编产品原多为农业生产用具,随着时代的变迁,柳编器具逐步从生活走向了生产,产品花色从单一向多色转变,产品价值集实用、观赏、环保价值于身,传统编制技术与现代技术相融合,逐渐成为了蕴含丰富人文沉淀和无限创造智慧的工艺品。逐渐沉淀为“固始柳编”品牌而蜚声海内外。固始柳编成为我国中原地区传统手工技艺传承的杰出代表。2007年,固始柳编被信阳市政府列入“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三河尖镇是柳编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形成柳编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园,集合生产、研发、教学、营销、传承等功能于一体。

  传统的柳编技艺主要分为经编、立编、拧编这三种技法。干了一辈子柳编工艺的老师傅任中好说:“选料以伏天刚成熟的杞柳为最佳,要放入水中浸泡,使其变软,增加强度,然后按照预订的样子编织出来,编完后要先清洁再进行熏蒸,这样才能防止产品发霉和变形,最后一步是晾晒以固定其形态,全部过程都是采用手工制作,每一道工序必须要严谨细致。”

  借助多年的技术积累,固始三河尖柳编自成体系。“三河尖柳编不仅继承了传统的经编、立编、拧编外,还融入现代技术,创新了排编、钉编、意编、别茬编、混编等手法,产品花色实现了从单色向多色的转变,并融合了绘画艺术,产品艺术品味与日俱增。目前柳编工艺品已发展到柳条、柳线、柳木混编、柳铁混编、柳藤混编、柳荻混编、柳瓷混编、柳草绳混编等20多个系列,涵盖家具、装饰、花篮、果品篮、洗衣篮、宠物篮等上千个品种,被广泛应用于家居生活、商品包装、酒店园艺、艺术观赏等,大部分产品直接出口,远销欧、美、韩、日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三河尖镇柳编协会会长姚瑞金介绍说。

  三河尖柳编已成为固始县唯一规模化的出口产品。三河尖镇因此被评为“出口创汇先进乡”,被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授予“中国柳编之乡”、“中国文化之乡”等称号。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不断探索柳编产业发展新思路,通过政府引导,在全镇18个村居建立技术培训中心,邀请技法娴熟的民间艺人授课,积极培养中青年技艺传承人,牵头全镇46家柳编企业成立研发中心,极大地提升了柳编行业的市场竞争力,提高了群众参与生产的积极性,增强了全镇柳编文化事业的发展后劲。并采取“协会+公司+农户”模式,形成了以三河尖镇为中心,辐射周边5个乡镇的产业集群,从业人员达2万多人,日均收入近200元,年人均增收1.1万元左右,成为真正的强镇富民产业。

  在历史的洪流中, 固始三河尖柳编不断变换着角色, 它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印证,是改革开放、扬帆国际的先行者,是劳动人民朴实坚韧的象征,它承载着三河尖人民的"诗与远方”。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