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娱乐 » 正文

新时代主题性美术创作十年回望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9-18  浏览次数:98143
核心提示: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文旅中国 作者:于洋艺术创作的本体发展与时代精神的召唤,历来是社会文化进程和艺术发展史脉中的重要母题与核心范畴。二者相辅相成的互动契合关系,也构成了表现社会历史与现实题材的主题性美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文旅中国   作者:于洋

艺术创作的本体发展与时代精神的召唤,历来是社会文化进程和艺术发展史脉中的重要母题与核心范畴。二者相辅相成的互动契合关系,也构成了表现社会历史与现实题材的主题性美术创作的核心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艺术展现时代新风成为美术家们的共同课题,随着树立文化自信、建构国家形象的需求,主题性创作也逐渐成为新时代10年以来美术创作与研究领域的焦点和显学。

新的时代语境,也赋予了美术创作以新的审美要求与题材选择:一方面,从视觉艺术的角度,表现当下的社会主题与时代新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如何将中国艺术传统的资源与当代社会的建构相结合,将精英艺术与日常审美相结合,进而从视觉语言的本体规律入手,塑造新时代的图像楷范;另一方面,如何将国家、民族意志的维度与艺术家个体图像叙事的能力有机结合,也成为当下中国主题性美术创作的重要课题。宏大主题、闳阔场景的画面,可以营造恢弘的气势,展现壮阔的历史,而以小见大的题材、通过具体局部的精微表现彰显主题的伟大,同样可以达到创作的目的。而这些往往通过富有深意的主题和具有意味的细节来加以实现。


▲ 伟大的导师——马克思、恩格斯(雕塑) 410×412×270厘米 2015年 吴为山 中国美术馆藏

 NO.1      国家创作工程的推动      


经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70余年的积淀,以表现革命历史与社会现实为内容的主题性美术创作在今天已发展到相对成熟的阶段,同时也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期。时至今日,20世纪主题性美术创作的叙事手法与风格形式已经成为传统资源,同时又不断焕发出新的活力。从国家层面的引导与保障机制,到艺术生态中的主题展览活动,从历史与学术层面的推敲、深研,到艺术创作角度的推陈出新,主题性美术创作在中国正经历着新一轮的建构与新变。

从新世纪以来的“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到进入新时代以来,国家级主题性美术创作工程相继立项、持续推进,并不断推陈出新,涌现出一批高水准的主题性美术佳作。

“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项目”“真理的力量——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主题展览”以及“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美术创作工程”等都推出了一批优秀的党史主题美术作品。在各类主题创作项目工程的引领带动下,当代主题性美术创作主要呈现出推陈出新、关注过程、拓展疆域和理学双证的特点与方向,也将新时代的主题性美术创作引入全新的发展阶段。

以重大项目带动创作,以佳构映现时代。在各大主题性美术创作工程的引领与护航之下,这些表现重大历史事件与社会现实生活的作品所汇成的,不仅仅是一个视觉的、图像的历史,同时更是一个艺术意象的宝库,共同展现了美术创作与国家、民族历史的关系,及其在新时代的社会文化语境中所承担的使命。


▲ 国家的脊梁(油画) 288×480厘米 2019年 董卓  中国美术馆藏

 NO.2    建党百年主题创作的引领 

从2018年启动到2021年收官,历经3年的“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美术创作工程”在党的百年华诞之际,亮相于新落成开放的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这次堪称新中国成立以来组织规格最高、选题规模最大、参与创作人数最多的主题美术创作工程,聚集展现了新时代主题性美术创作的最高水准和艺术风貌。以此次创作工程的作品和各地近年创作的部分党史题材及现实题材美术作品为内容,由中宣部、中国文联主办,中宣部文艺局、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中国美协承办的“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美术作品展览”,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主题,共展出中国画、油画、版画、综合材料和雕塑作品近180件,与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西侧广场以《旗帜》《信仰》《伟业》《攻坚》《追梦》为题的五大主题雕塑创作相映生辉。

作为近年来党史题材美术作品创作的最新成果,这些美术作品聚焦建党百年的重大历史事件、杰出历史人物和优秀共产党人,形象化地再现了中国共产党走过的百年光辉历程、建立的不朽功勋,以视觉艺术的媒介诠释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以时代画卷描绘了中国人民阔步新征程、奋进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展览中的诸多作品以巨大尺幅展现宏阔场境,展览整体以宏大、深入、全面的格局和意境,通过艺术性与主题性的深度结合和学术呈现,呈现了党史线索与美术表达的叠合意象,从中也使我们重新思考艺术创作规律与主题表达深度的关系,及如何以美术本体语汇和视觉艺术语言,从还原历史的厚度和细节的深度,去展现历史事件、人物形象的时代课题。

除了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的主题美术展览成为年度焦点之外,以庆祝党的百年华诞、展现党的百年发展历程为主题的美术展览也在各地陆续举办。作为其中最具代表性和典范意义的展览之一,由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主办,于中国美术馆举办的“伟大征程 时代画卷——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美术作品展”,既是对于党史题材既往经典作品的汇聚梳理,也是对于近年来主题性美术创作成果的集中展示,凝聚展现了几代中国美术家发掘时代内涵、表达艺术理念、拓展美术本体语言的心路历程。


▲ 高度:5G雄安(油画) 330×360厘米 2021年 马佳伟

▲ 绿装(国画) 210×400厘米 2021年 牛克诚 李月林 李乐然

 NO.3     以主题创作共克时艰、回应时代       

▲ 2020——紧急驰援(油画) 230×350厘米 2021年 李如


面对近年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艺术作为情感形象表达的载体,以其对心灵的抚慰和精神的支撑作用而愈发显现出重要价值。作为抗疫主题美术创作的集中汇展,2020年8月,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书法家协会共同主办的“众志成城——抗疫主题美术作品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从声誉卓著的艺术名家,到创造力旺盛的中青年艺术家,再到活跃在基层群众中的美术爱好者,此次展览作品以亲历者的视角生动刻画了中国民众在复杂严峻的形势下不畏时艰、守望相助的抗疫场景。如何在艺术创作中贯注真情、直面时艰,如何建构具体创作中的表现角度、语境与姿态,使作品真正起到凝聚人心、鼓舞斗志的作用,成为每一位投身于抗疫主题创作的美术工作者思考的课题。

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也是近两年来国家工作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如何以视觉艺术的语言展现脱贫攻坚的磅礴进程,以美术创作的手法呈现家国社会的时代变迁,成为中国美术家新的创作课题。从某种角度上,这一创作主题既应时而生,力求贡献于当下社会时代,又有着经典恒常的文化属性与留存未来的文献价值。

▲ 助梦(国画) 280×546厘米 2019年 张见 齐鸣 李玉旺 李朋帮 李丹 管海龙 中国美术馆藏


在近年来涌现出的表现脱贫攻坚主题的美术作品中,我们既可以看到既往经典作品的风格影响与精神承传,又能感受到新的艺术追求和时代气息。诸多优秀作品以人物群像展现各地脱贫案例的具体场景,如张见、齐鸣、李玉旺、李朋帮、李丹、管海龙的中国画作品《助梦》选取了四川大凉山火普村表彰脱贫示范户的场面,以传统工笔画的语言为彝族同胞群体写真,从一个局部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带领彝族民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时代画卷;王奋英的中国画作品《暖心——十八洞村贫困户精准识别公示会》以工写结合的墨色表现、暖意融融的画面氛围,呈现了基层扶贫工作者与村民们凝心聚力、落实精准识别的情景;郭健濂、褚朱炯的油画作品《互联网的春天——农村电商》以现实主义的笔触,生动展现了互联网时代电商经济给农民生活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以视觉艺术的方式,呈现“家乡”意象,并包蕴“家国”的寓涵,正是当下乡村振兴主题美术创作需要面对的核心课题。在如何表现“脱贫攻坚奔向小康”的主题性艺术表达上,美术创作既需推陈出新,超越简单的图解政治概念,以小见大、求真重艺,更需守正创新,这样才能创作出既可信、可亲、可感,又具温度、力度、深度,既能触动人心、感人心智,又禁得住品咂、耐得住推敲的艺术佳作。


▲ 高铁进山啦(国画) 210×360厘米 2019年  蔡超 边涛 李鸿莉 中国美术馆藏

 NO.4      媒材创研与跨媒介传播      

在美术展览之外,美术的跨媒介、综合媒体表达,也成为近年来中国美术发展中一个令人瞩目的景观,并由此获得了更为广泛、深入的社会影响。在2021年“七一”前夕于国家体育场盛大举行的大型情景史诗《伟大征程》中,多媒体视觉创制以营造情境交融的沉浸式、弥漫式视觉体验为理念,将美术经典作品与党史中的重大历史事件相融合,通过情景式舞台多媒体视觉设计、经典美术作品动态化演绎和场景化延展,以艺术化、抒情性的方式生动再现了党的百年光辉历程。如果说大型情景史诗《伟大征程》通过经典美术作品的借用和转化,在观众的脑海中留下历史复现的艺术意象,那么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的特别节目《美术经典中的党史》,则以深入持续的姿态、跨学科的视角,呈现了美术表达与党史线索之间的关联。节目遴选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各个历史时期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经典美术作品,再现了建党百年以来波澜壮阔的光辉历程。该节目在美术界和社会各界获得了巨大反响和热烈讨论,据相关统计,节目自2021年初播出以来,跨媒体用户总触达人次已超14亿次,海外传播仅央广总台北美站浏览量就超3000万,在综合频道播出收视率比平时增幅超过30%,迅速引发破圈层传播,成为今年的现象级典范传媒项目。《美术经典中的党史》的成功与热度,反映了新时代语境下美术在大众审美接受及社会影响力与贡献力方面的巨大突破,更显现了以美术内容追溯党史、以艺术视角讲述党史的新角度和新趋向。

2021年12月,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给广大文艺工作者提出了五点希望,为美术家们的工作树立了目标,指明了方向,特别是如何“坚持守正创新,用跟上时代的精品力作开拓文艺新境界”,如何“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如何“坚持弘扬正道,在追求德艺双馨中成就人生价值”,正成为新时代中国美术与美术家们思考和努力的时代课题,也成为新时代主题性美术创作致力解决的学术命题。

从新时代10年以来重要的美术展览、学术活动与相关现象来看,一些新的现象与趋向值得关注:美术在国家发展、社会生活中的影响力和贡献力愈趋提升,美术创作手法在多元发展的格局中继续走向深入,并在跨媒介展示中得到创新升华;美术展览形态与策划观念在传统形式的基础上继续拓新,美术理论与文艺评论得到重视和发展;青年美术人才与新人佳作辈出,艺术机制和文艺发展方向也在总结阐发中明晰,发挥了时代引领作用。这些现象也充分印证,图像画卷是铭记历史、和鸣时代的最好方式,更是承载党和国家发展历程的最富诗意的视觉篇章。正是这些源自不同时代的风格各异的美术作品,不断挖掘和表达着当下时代的精神内涵,描绘着社会发展与人民生活日新月异的气象,同时也在升华着我们对于革命历史和社会现实的认知与情感。


(作者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