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专访 » 正文

泉坛大家罗伯昭:全部藏泉,公诸邦国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8-05  浏览次数:112532
核心提示: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文旅中国 作者:刘源隆罗伯昭,曾名文炯,号沐园,四川巴县(今重庆市巴南区)人,是我国近现代知名钱币学家、钱币收藏家,与方若、张叔驯并称“近代泉家三杰”。1957年9月,罗伯昭将其收藏的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文旅中国   作者:刘源隆 

罗伯昭,曾名文炯,号沐园,四川巴县(今重庆市巴南区)人,是我国近现代知名钱币学家、钱币收藏家,与方若、张叔驯并称“近代泉家三杰”。1957年9月,罗伯昭将其收藏的15431件文物捐赠给北京历史博物馆(现中国国家博物馆),至1965年,又先后捐赠文物70余件(套)。


值中国国家博物馆创建110周年之际,为纪念罗伯昭将“全部藏泉,公诸邦国”的爱国义举,中国国家博物馆特别策划了“薪火赓续——罗伯昭捐赠展”,精选罗伯昭捐赠文物珍品170件(套),通过“泉坛巨擘 沐园寄怀”“爱国义举 垂范后世”“不负重托 笃行致远”3个单元,系统展示罗伯昭的重要泉币收藏和学术研究工作,彰显和铭记一代名家的人生追求和家国情怀。


▲ 罗伯昭欣赏珍藏的古钱 (摄于上世纪50年代)


敏而好学,自幼爱古泉

1899年8月19日,罗伯昭出生在重庆。他自幼聪明,读书用功。据罗伯昭的女儿罗炯介绍,引起父亲收藏钱币兴趣的是一枚小平钱。一般小孩得到小钱后,不是去买零食,就是扔在一边,绝不会多看几眼。幼年的罗伯昭却不然,父母给的零花钱,他总要仔细端详,认为好的,妥为收藏。罗炯说:“有一次不经意之间,父亲得到一枚有八卦图的小平钱,爱不释手,可没几日却找不到了,使他好几天恍恍惚惚,直到失而复得,才笑逐颜开。从那时起,父亲便开始收集钱币。”


幼时的罗伯昭还喜欢照着钱币练字。他发现诸多制钱虽大小不同、厚薄不一、轻重有别、书法各异,但都有一个繁体“宝”字,且“宝”字的写法多种多样。出于好奇,他将品相好、字体美、“宝”字有特殊写法的钱保存起来,还临摹了一篇全是繁体“宝”字的大楷。罗伯昭的国文老师看后说:“我国钱文化历史悠久,学问高深,我是古币爱好者,深知集币需有一定条件,你长大后可把集币作为自己的爱好,但目前莫费过多时间和精力,以免耽误学业。”


老师的话,罗伯昭一直铭刻在心,在中学和大学时代,他把全部精力集中于学习,节假日在图书馆中度过,终学有所成。



固守气节,拒发国难财

14岁时罗伯昭到上海读书,先入民立中学,后考入上海圣约翰大学商科。1921年毕业后他返回重庆,此时父亲的朋友杨希仲正在创设聚兴诚贸易部,谋划开拓国际贸易,罗伯昭便进入该部任职。


四川万县一带盛产桐油,当地桐油质优价廉,罗伯昭常在山区奔走,收购桐油和山货。1929年,杨希仲去世后贸易部内部发生矛盾,罗伯昭便辞去职务,自组信昌号,开始创业。公司为生利洋行收购山货、桐油等,从中赚取佣金。为使桐油达到出口标准和方便油船停靠,罗伯昭在重庆长江南岸的龙门浩建造了桐油加工厂,赚了不少钱,成为重庆当地颇有名望的富商。


1940年春,罗伯昭举家迁居上海,但并没有从事任何商业活动。虽有战争导致桐油出口不便的原因,但更主要的是强烈的爱国心和民族气节让他不愿在日伪统治下发国难财。罗伯昭宁可变卖房产来维持家庭生活,也拒绝从商。罗伯昭曾对儿女说:“那时没有任何收入,吃掉了一栋楼。”直到抗战胜利后,罗伯昭才继续从事桐油和药材生意。


罗伯昭是杰出的商人,但其在商界的影响远不如他在中国古钱币收藏和研究上的影响大。1940年,罗伯昭与丁福保、郑家相、王荫嘉、张絅伯等人一起创建中国早期钱币学术团体“中国泉币学社”,创办《泉币》杂志,并将自己位于上海安福路七号的家作为中国泉币学社的活动场所,而且大力资助《泉币》杂志出版,又在每期撰稿,抒发自己对钱币收藏与研究的心得。



公诸邦国,拳拳赤子心

罗伯昭曾在《沐园自述》中言道:“余之志愿,再期十年收集,十年作谱,谱录既成,然后以全部藏泉,公诸邦国,海内贤俊幸赐教焉!”


罗伯昭有如此愿望,也确是如此做的。解放后,罗伯昭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将自己收藏的大量珍贵钱币,以及诸如旅鼎、禽簋、叔簋等其他类别的珍贵文物15500余件(套),陆续捐赠给北京历史博物馆、中国历史博物馆(现中国国家博物馆),其中一级文物达193件(套)。“薪火赓续——罗伯昭捐赠展”策展人李雪表示,罗伯昭在将藏品捐赠之前,曾请名家对捐赠钱币进行拓印,之后这些泉拓也随着罗伯昭藏品一起入藏中国国家博物馆,展览展示的一套75册的《沐园泉拓》生动展现了罗伯昭的拳拳赤子心和殷殷爱国情。


罗伯昭好泉之心不辍,在将藏品捐赠后仍继续搜集,并于1962年将一些精品又捐赠给上海博物馆,受到上海市人民政府褒奖。更为动人的是罗伯昭看到古钱商手中有一枚“壮泉四十”,正是上海博物馆缺品,他不惜高价买进,无偿捐献给上海博物馆。


1979年,罗家4个子女商量后决定将父亲收藏的钱币全部捐献,上海博物馆从中挑选了140件,其余捐献给了罗伯昭家乡的四川博物馆。“家里没有剩下一枚钱币,我们不觉得可惜,因为我们知道这是父亲的愿望。”罗炯说。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