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娱乐 » 正文

跬步徐行 | 我的主题性美术创作思考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5-09  浏览次数:124034
核心提示: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文旅中国 作者:马佳伟 ▲高度:5G雄安(油画) 230×340厘米 2021年 马佳伟2017年我参加了原文化部——中央美术学院“国家重大题材美术创作研究班”。在众多题目中,我选择了“京津冀协同发展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文旅中国   作者:马佳伟

▲ 高度:5G雄安(油画) 230×340厘米 2021年 马佳伟


2017年我参加了原文化部——中央美术学院“国家重大题材美术创作研究班”。在众多题目中,我选择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个主选题。经过半年左右的构思、深扎和构图的反复修改,确定了创作《唱响明天:打造千年雄安》,2019年7月完成,历时约两年。虽然在此之前我完成过《卢沟桥·1937》《她:长征路上的女红军》《港珠澳大桥》等主题性创作,但这次创作经历与之前不同,创作过程中自己对画面的推敲以及专家对作品的评审都非常严谨和严格,这让我意识到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的难度。在经历了4次赴雄安新区的深扎考察和写生以及14次草图的重新构思之后,才终于确定了现在画面的雏形。

2021年,我又完成了文化和旅游部新增创作选题《高度:5G雄安》、中国美术家协会组织的“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美术创作工程”的选题《信念:献给西路军女战士》,并参与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文艺汇演《伟大征程》的舞台多媒体视觉创制工作。

这些创作经历让我意识到,在主题性美术创作中,除创作者的主观意图之外,还有两个不可或缺的意志因素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一是客观历史的合理、合法性,这要求画面中的每个部分必须经得起考证和推敲;二是专家的评审意见,这些指导意见,引导我在创作构思的过程中必须思考更多问题,兼顾很多内容。所以,在主题性美术创作中处理客观真实和艺术真实这对关系需要一种兼顾的意识和兼顾的能力,任何一方面的偏颇都可能会出现问题。创作者首先需要对主题的精准解读和对核心概念的把握,然后需要发现和组织表现这一概念的典型性形象,再之后就是如何将典型形象组合成为画面,从而进行艺术的表达。这些问题绝不是简单描绘照片可以解决的,其中需要重要的转化,这个转化是由具体的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通过具体的思维和动作完成的,这其中还涉及个人的风格习惯。就如《马蒂斯论艺术》中的一段文字所记录的那样:格特鲁德·斯丁问马蒂斯,当他吃西红柿的时候会不会按照艺术家的方式来看西红柿。马蒂斯回答:“不会,当我吃西红柿的时候,我会像其他所有人那样看西红柿。但是,当我画西红柿的时候,我眼中的西红柿就会变得不一样了。”艺术家看事物的方式与普通视觉不同,这需要在意识层中进行精神转换的能力。

精神需要通过画面中的具体形式体现出来,比如色彩,它本身就在传达一种观念。思考和设定历史画的色调不仅需要主观想象力,还要充分考虑历史的真实性。这个过程特别像我做博士论文的经历:首先需要就问题做一个详实的学术史梳理,在此前提下,还要有大胆的“猜想”和推论,才会出现新的“可能性”。其中,无论是“猜想”,还是新的“可能性”,都需要考证其合理性。在设定画面色调时,既要充分发挥想象力以达到最强的艺术表现力,同时也要与现实有合理、合法的契合。在这些因素的综合考量下,我最终确定了用橘红色调表现《唱响明天:打造千年雄安》,以体现新时代劳动者的朝气蓬勃;用蓝绿色调表现《高度:5G雄安》,以体现雄安新区的水城共融,绿色发展;用近乎无色的低明度颜色表现《信念:献给西路军女战士》,以体现那段艰苦的历史岁月中西路军女战士的悲壮与坚定。

创作过程,是一个思考与劳作的过程,这个过程让我脚踏实地地遇到并思考了一些问题。首先,现实主义的力量与精神应该在于非概念和模式化,这需要艺术家对主题理解及阐释角度的“非模式化”,也就是新颖的构思立意,其前提是对生活的具体观察和对主题的深入理解,并且艺术家对个人创作语言的锤炼和提升,不能满足于停留在对照片的描摹。其次,我认为个体视觉意识与主流视觉理想之间没有绝对矛盾,其关键在于如何平衡和处理这之间的关系。创作的过程是在不断调整自己和增加难度的过程:创作者不仅要面对艺术史里的经典,从中找到可能性的坐标位置,而且要从一个时代,乃至整个历史、人类史这样一个更宏大的范畴中去寻找主题的表达方式。在磨合的过程中,个体得到了锻炼。

 (作者系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