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民生 » 正文

聚焦遗产保护传承 助力青少年成长发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4-20  浏览次数:76779
核心提示: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文旅中国 作者:夕君北京中轴线北起钟鼓楼,向南经过万宁桥、景山、故宫、天安门广场、正阳门,至永定门,贯穿北京老城南北,全长约7.8公里。这条城市轴线上既有恢宏的皇家建筑,也有古朴的民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文旅中国   作者:夕君


北京中轴线北起钟鼓楼,向南经过万宁桥、景山、故宫、天安门广场、正阳门,至永定门,贯穿北京老城南北,全长约7.8公里。这条城市轴线上既有恢宏的皇家建筑,也有古朴的民居四合院以及重要的近现代建筑,串起北京的过去与现在,不仅诉说着历史的过往,也为当代人提供着诗意的生活空间。

当前,北京中轴线申遗工作正在紧锣密鼓、有条不紊地推进,力求将这千年都城的风采、首都北京的风貌以最好的状态呈现给世界。

那么,北京中轴线究竟有着怎样的文化内涵,在当今焕发着怎样的魅力,又应该怎样去保护呢?4月18日国际古迹遗址日,“给孩子们的大师讲堂”世界遗产特辑上线,特邀清华大学国家遗产中心主任吕舟为青少年揭开北京中轴线的秘密。



遗产,仍在不断生长

人类社会的发展需要不断在无序的自然界中建立秩序。在吕舟看来,中国人是在对“天”的理解之上思考秩序问题的,认为人间秩序是“天”上秩序的投射,这其中包含着传统的天人合一观念。譬如,秦代咸阳城就是按照天象星座来布局的。同时,秩序又不仅仅是指建筑规划,也同时体现为指导待人接物、维系社会运转的礼仪、规范等。可以说,秩序感是中国传统观念的重要内容。

北京的城市规划布局也体现着对秩序的追求。元代在营建北京城(即大都)时附会了《周礼·考工记》的都城形态,体现着对周代都城秩序的尊重。明嘉靖年间,北京中轴线基本形成了今天长达7.8公里的规模。清代又进一步加强了中轴线对城市形态的塑造。“可以说,北京中轴线是体现秩序的典型载体。从城市形态来说,中轴线反映了中国人理想中城市的样子;从建筑美学上,中轴线形成了一个秩序恢宏的景观系统。中华文明多元一体,从元代到今天,多民族、多时空交融,体现在这条中轴线上。”吕舟说。

作为文化遗产,北京中轴线始于古代,延续并贯穿在当代,仍是当今北京城市发展的基本轴。天安门广场作为当代北京城市建设的重要成就,其规划设计、重要纪念物位置的选择,依旧严格依据中轴线对称。奥运场馆、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等新的设施、建筑围绕中轴线,形成了新的环绕关系、对称布局。

在吕舟看来,北京中轴线不仅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而且发生着公众化转变,构成一种亲切、生动的当代社会生活场景。


为世界遗产贡献中国智慧

中国是遗产大国。公开信息显示,截至2021年7月,中国已有56项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世界文化遗产38项、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4项、世界自然遗产14项,在《世界遗产名录》国家排名第二位。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7届大会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简称《世界遗产公约》)。1985年,中国加入《世界遗产公约》,并先后4次在1991年—1997年、1999年—2005年、2007年—2011年和2017年—2021年担任世界遗产委员会成员国,承办了第28届和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第15届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等重要国际会议。通过大量实践探索,中国对世界遗产国际事务越来越熟悉,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贡献着中国的智慧和理念。

中华文明在人类文明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与影响。与国家综合实力发展的脚步相一致,中国在世界遗产保护方面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参与深度、广度持续拓展,已从相对边缘的位置走向世界舞台中央,逐步发挥带动、引领作用。

文化遗产是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了解中华文明、文化思想的重要载体。正如吕舟所说,遗产不应该被束之高阁,而是需要成为推动当代发展的重要力量。


遗产保护必须面向未来

遗产保护的接力棒必将传递到青年一代手中,让年轻人了解传统文化,正是遗产保护接力的第一步。而这,也是吕舟走进“给孩子们的大师讲堂”的重要原因。

“给孩子们的大师讲堂”是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与腾讯携手为青少年定制的一档公益节目,邀请科学家、艺术家、时代楷模等名人名家为孩子讲科学故事、谈艺术文化、分享成长经历,旨在打造健康、优质的专属内容助力青少年全面发展。自去年9月上线至今,已邀请并收录了30余位科学、文化领域大家的精彩分享,打开了青少年对世界甚至对宇宙的好奇与思索,为他们未来成长埋下积极的种子。

此次上新的世界遗产特辑,意在请文化领域大家带领青少年领略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本季节目,除了邀请吕舟介绍中轴线,还邀请了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单霁翔、中国博物馆协会理事长刘曙光、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原院长柴晓明、故宫博物院原古建修缮中心主任李永革,给孩子们介绍大运河、敦煌莫高窟、长城、故宫的历史及风光,用“古代如何计时”、“太和殿上排排坐的神兽代表着什么”、“故宫是顺着大运河漂到了北京”等一个个青少年所感兴趣的话题,向他们展现中国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

腾讯视频知识频道同期上线的“了不起的中国世遗”专题征稿活动,也邀请了多位高校学者、文博从业者及爱好者,从不同视角解读中国的56处世界遗产,让青少年及家长畅游历史长河,感受辽阔风光。

青少年对世界遗产、对中华文明、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与认同,不仅是其成长过程中的宝贵财富,长期来看,更是推动文明进步、国家发展的深沉力量。积跬步方能行千里,来到“给孩子们的大师讲堂”的专家名家,怀着的正是这样一份责任与寄托。

正如吕舟所说:“传承中华文明,让遗产活起来,融入当代生活,让更多人关注和了解,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利用视频技术、网络平台讲述遗产故事、文化故事,受惠人群更加广泛。同时,新的途径和手段生动、直观,这让表达变得更清晰、更亲切,降低了科普的门槛,年龄更小的孩子也能够理解什么是世界遗产、为什么要保护世界遗产。

正所谓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给孩子们的大师讲堂”基于其助力青少年成长的使命情怀,以及专家巨擘的知识普及与价值引领,获得了行业、社会的关注和肯定。其在国际古迹遗址日推出世界遗产特辑,通过展示传统文化魅力,不仅开拓了青少年视野,也帮助青少年形成文化遗产保护的责任意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大师的身体力行及建议,让青少年了解到,肩负的历史重任,可以从“给身边的朋友讲讲中轴线”这样的小事做起。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