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基层 » 正文

四川攀枝花市西区:以“三线文化”创新公共服务模式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3-23  浏览次数:154723
核心提示:文章哀怨:中国文化报、文旅中国 作者:钟轶娜 刘希红色印迹是珍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每一处印迹都承载着一段厚重的历史,都有着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四川省攀枝花市西区作为三线建设时期的能源和建材基地,

文章哀怨:中国文化报、文旅中国   作者:钟轶娜 刘希

红色印迹是珍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每一处印迹都承载着一段厚重的历史,都有着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四川省攀枝花市西区作为三线建设时期的能源和建材基地,曾为攀钢源源不断地输送煤炭、电力、水泥和石灰石等,是“夺煤保电”“夺煤保铁”以及“夺煤保钢”等重大会战的后方保障区。这里“三线建设”红色文化印迹十分丰富,有攀枝花市第一家工农兵商场、第一家新华书店、第一家国营照相馆、502电厂、“两矿”和“两厂”、河门口等三线建设红色印迹。

近年来,作为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城市,攀枝花市以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发展助力脱贫攻坚为重点,深挖本地三线建设资源,以创新“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服务模式为主线,引领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再创新。


打造“三线建设”文化共享空间,

营造红色文化氛围

近日,在西区“初心园”河门口历史街区,退休老人宋莲芳正在参观一处三线建设的微场景。作为三线建设的亲身经历者,看着西区日新月异的变化,宋莲芳感慨万分。如今她每天都要来到“初心园”,跳广场舞或是锻炼身体。

“初心园”是攀枝花市西区三线文旅产业园项目,也是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的分馆之一。西区依托三线建设资源,创新性地将“三线文化”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主题,先后打造习风园、初心园、高家坪《火红年华》影视基地、河门口三线建设教育基地等多个公共文化共享空间。这些红色教育基地真实还原了老一辈三线人工作生活的场景,身处其中,依稀可以听见50多年前那段激情燃烧、波澜壮阔的岁月传递过来的巨大回响。

“没有三线建设,也不会有攀枝花。我们应该学习三线历史、铭记三线历史,让攀枝花走向更美好的明天……”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副馆长吴光远说,作为传承“三线精神”的主阵地,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正着力推进总分馆体系建设,现已完成第一批10个分馆的建设任务。

在博物馆之外,西区还集中力量建设了三线文化广场,打造集文化馆、非遗展览馆、大剧院等功能于一体的三线元素公共文化建筑群,让人们在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同时也感受攀枝花三线建设时期的波澜壮阔。迄今,西区每万人口拥有公共文化设施建筑面积达935.41平方米,包括新建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16个,改扩建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6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活动中心26个,新建或改扩建文体活动广场25个。


红色文化体验活动传承“三线精神”

▲ 全国劳模雷永讲三线建设故事

“我是共产党员,我是雷家人,雷锋姓雷,我也姓雷……雷锋能做的事,我也能做。”与“活雷锋”全国劳动模范雷永面对面是到习风园开展主题研学教育、感悟“三线精神”的必打卡活动项目。通过观看讲述雷永先进事迹的专题片《熔炉铸党魂》,现场聆听雷永参与“三线建设”的故事,参观者在活动中感受到了老一辈建设者熔铸的“党魂”。

“西区把‘三线建设’红色文化体验项目作为打造‘三线建设’红色文化、推介产业资源的重要举措。”攀枝花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市共有31家公共文化机构成为三线文化传承发展的阵地平台,年接待观众100余万人次。依托丰富的“三线”资源,攀枝花市将“三线建设”红色文化产业与休闲、健康等产业融合,采取“半军事化+现场观摩+拓展训练+互动交流”的模式,推出了一批具有原汁原味三线建设特色的红色文化沉浸式体验项目。

目前,攀枝花市已开发了席鹏子现场教学、干打垒现场教学、背水小道现场教学、熔炉铸党魂——与劳模面对面访谈现场教学、三块石头架口锅体验教学、做土灶创业饭等体验项目。这些红色体验项目内容多样、形式丰富,如“好人好马上三线”誓师大会是沉浸式教学体验项目,聆听亓伟生平事迹、向亓伟墓敬献花篮的敬意教学项目,教唱三线建设时期歌曲、教跳舞蹈等教学项目,还有独轮车推石过山比赛、挑水过独木桥比赛、滚铁环穿越封锁线比赛等竞赛教学项目。通过这些红色文化体验项目等,群众从中深切体会到三线建设者的奋斗初心和奉献情怀,筑牢信仰之基。


文化精品工程打响“三线建设”品牌

在2021年,以“好人好马上三线”为主题的专属表情包风靡了攀枝花人的朋友圈。这套表情包的创作者、本土漫画家何能以三线建设者的形象为原型,通过卡通化形式呈现当年“白天杠杠压”“晚上压杠杠”等生产生活场景。

攀枝花市西区通过深入推动三线建设文化与文创产业深入融合发展,精心研发了一系列文化创意产品。同时,结合线下活动,邀请创业导师及创业青年入驻“文创产品实景体验区”,设计推出了明信片、文化衫、帆布包、搪瓷缸、开瓶器、书签等以“三线”为主题的文创产品,研发了“大桶”“苏铁娃娃”“好人好马上三线”3套攀枝花人专属表情包,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地展示三线建设红色资源蕴含的革命精神和历史文化。

这两年,西区通过将“三线”文化资源与现代设计巧妙结合,以智力引进、社会参与、服务外包等多种形式,大力实施三线文化精品工程,创作了系列三线建设主题相关文艺节目,如互动舞蹈《三线锅庄》实现了突破,邀请观众一起参与,在舞蹈的快乐中感受三线建设的热火朝天,三线剧场的舞台剧《火红年华》之夜具有三线特色,再现了三线建设时期西区人民的生产生活,专题片《宝鼎魂》再现了三线建设时期采矿生产、生活场景。同时,在苏铁剧场、苏铁艺苑、苏铁书院、苏铁画苑等推动下,更多“三线建设”红色文艺作品也有组织、有计划地广泛开展,打响了“三线建设”红色文化品牌。 

 “‘三线建设’是西区人的精神原色,发展‘三线建设’红色文化是西区人坚定不移的追求。”攀枝花市西区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负责人表示,“未来,西区将继续以健全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为抓手,以精品文化品牌活动为支撑,打造形成一批具有‘三线建设’特色的文化活动品牌、文化团队和文化能人,让‘三线建设’文化产品不断丰富、公共文化服务质量不断提高。”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