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社会头条 » 正文

民进贵州省委建议:推进贵州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1-23  浏览次数:154695
核心提示:民进会员贵州活动系列报道之二十二民进贵州省委建议:推进贵州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  2019年高职院校“百万扩招”以来,我省高职教育在迎来历史性重大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高质量发展”和“高质量就业”的重大挑战


民进会员贵州活动系列报道之二十二


民进贵州省委建议:推进贵州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


  2019年高职院校“百万扩招”以来,我省高职教育在迎来历史性重大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高质量发展”和“高质量就业”的重大挑战。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部分地方政府对职业教育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价值认识严重不足,投入不足、指导不够。

  二是区域分布极不均衡,与部分地区经济发展需求不匹配。现有47所高职院校中,贵阳就占了23所,黔西南、贵安新区各只有1所。作为产值第二的遵义,仅有3所,与其经济发展需求极不匹配。

  三是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链需求结构性矛盾突出。目前专业设置主要集中在第三产业,而对于贵州这个农业大省,第一产业专业布点数严重不足。第二产业装备制造大类专业设置也较少,且主要集中在原三大工业基地举办的学校,整体质量还有待提高。而第三产业中的旅游大类专业布点数仅有49个,与当前的“大旅游”战略不匹配。另外,普遍存在盲目设置热门专业的情况,导致有的专业严重过剩,同质化问题严重。2020年电子商务、会计、工程造价等热门专业开设的院校数分别多达28、26和25所。

  四是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传统、单一,就业能力素养急需提升。高职毕业生就业面窄、范围小、质量不高、稳定性差。学生的深造空间很有限,各办学层次的全日制、非全日制、半全日制等形式或类型教育之间相互协调、相互沟通不足。

  五是双师型教师较为短缺,政府、学校和企业没有系统培养机制。教师到企业实践时很难真正“顶岗”及参与企业项目研发,教师无法真正提高专业技术和专业能力。

  六是缺乏高职院校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及专业进入退出的评估机制。当前仍以教育系统内部评价为主,对于停办的院校和专业往往是合并再运行。




  为推进贵州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一)对接产业发展需求,优化高职院校空间布局。

  围绕“三大战略”“五张名片”发展需求,针对12个特色农业产业、10个千亿级工业产业、10个服务业共32个产业链,做好“十四五”期间高职发展规划布局:在黔中经济区重点建设一批信息技术、城镇建设和管理、装备制造、资源深加工、战略性新兴产业、商贸物流、会展旅游、社区服务等专业;在黔北经济协作区重点建设一批特色轻工、金属冶炼及深加工、化工、旅游文化、农技服务等专业;毕水兴能源富集区重点建设一批能源、煤电煤化工、钢铁有色、农畜产品加工等专业,三州民族地区重点建设一批文化旅游、磷煤化工、新型建材、民族医药和农林产品加工业等专业。实现错位发展、差异发展、特色发展。同时,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开办应用技术类型的专业或课程。在学前教育、护理、养老服务、健康服务、现代服务业等适用长学制培养的专业领域实施“中-专-本”贯通培养。

  (二)结合供给侧结构改革,重构课程结构体系,做好专业群建设的顶层系统设计。对现有与地方产业契合度高、建设基础好的专业群,应优先建设、重点建设。对于不具备条件、所对接的产业或产业链尚不十分明朗、对应的岗位或岗位群稳定性相对较差的专业群,可选择某个点进行培育,寻求突破。

  (三)对接企业岗位需求,优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高职生社会技术服务能力。

  推行“双主体”校企结合育人模式。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举办高质量职业教育。针对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和农民工的在职与职后高职教育,推行一体化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推进龙头企业牵头,联合区域职业院校、高等学校组建实体化运作的产教融合集团(联盟)。提升现有实训基地的开放服务能力。建立和完善中职、高职专科、职业本科教育纵向贯通,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横向衔接,学历教育与培训并重的“三层次”立体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四)构建高职“双师型”教学团队分层培养体系。分层次构建教师专业发展标准。完善人才评价、职称评聘、岗位录用、工资激励等机制。采取技能培训、企业实践、相互兼职等方式,积极培养德技兼备、育训皆能的工匠之师。

  (五)健全高职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加强人才培养质量监控。健全各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的教育教学质量监督、评估、淘汰机制,加强人才培养质量监控。(民进贵州省委)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