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社会头条 » 正文

“中华古籍普查志愿服务行动?山西行”结硕果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1-03  浏览次数:153595
核心提示: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文旅中国 作者:王彬山西省图书馆古籍专家对志愿者进行专题培训 (图片由山西省图书馆提供)“以前是我们自己费很大力气找收藏古籍的单位,可能还不被理解。现在是收藏单位主动找到我们,希望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文旅中国  作者:王彬

山西省图书馆古籍专家对志愿者进行专题培训 (图片由山西省图书馆提供)


“以前是我们自己费很大力气找收藏古籍的单位,可能还不被理解。现在是收藏单位主动找到我们,希望开展古籍普查和修复。”自2016年开始实施“中华古籍普查志愿服务行动·山西行”到今天,整个工作状态的变化,让项目负责人、山西省图书馆历史文献部主任张利民颇感欣慰。“志愿服务进展越来越顺利,归根到底是社会和公众的认知发生了转变,大家普遍认识到古籍保护的重要性,对优秀传统文化充满敬畏,热情参与文化传承的队伍中。”张利民说。

项目开展5年以来,作为承办方的山西省图书馆(山西省古籍保护中心)共组织了6次“中华古籍普查文化志愿服务行动·山西行”活动,志愿者的足迹遍布山西运城、晋中、吕梁、长治、临汾、忻州等地的25家公共图书馆或文博系统及学校等古籍收藏单位,完成了古籍的整理和登记工作,包括古籍、民国线装书、新中国成立后线装书及雕版等。在收藏单位分散、专业人才相对匮乏、存藏条件艰苦的背景下,这项文化志愿活动的开展,为古籍保护工作带来了新气象,取得的成就令业界备受鼓舞。

志愿服务行动至今已有全国29家高校的107名志愿者参与。他们在古籍普查人员的带领下深入基层古籍收藏单位,实地考察古籍保护情况,根据各单位实际需要,着手进行古籍整理、著录登记、书影拍摄、古籍保护宣传等工作。

通过招募高校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吸引社会力量提供支持,山西省图书馆扩大了工作范围,帮助各收藏单位进一步摸清了古籍家底、发掘了馆藏古籍的价值。如运城市盐湖区图书馆发现宋元版《碛砂藏》零种;代县图书馆确认了114册中国最后一部木刻大藏经——《毗陵藏》零本;稷山县图书馆整理发现了元刻佛经《大方广佛华严经》;芮城县图书馆发现《晋儒备考》稿本及雕版写样本;屯留一中图书馆整理发现明万历七年(1579年)至清康熙四十六年(1708年)刻《径山藏》172册,明天启元年(1621年)姑苏毗耶室管觉仙刻《庄子·内篇》2册及其他明刻本230余册。

今年4月起,太原学院就主动向山西省图书馆发出邀请,对该校图书馆古籍存藏状况和古籍保护工作进行先期考察,并提出请历史文献部工作人员协助开展古籍普查,对所藏古籍进行专业的采编加工和存放保护。经过专业人员的讲解培训和全程指导,10余名学生志愿者和高校教师与古籍保护专家历经几个月的努力,完成了逾千种古籍的普查登记,目前该校古籍普查工作仍在有序进行中,不少同学还计划毕业后从事与古籍相关的工作。

随着志愿服务的开展,大批珍贵古籍得以面世,重新焕发光彩。山西省图书馆也收到了一批“订单”,据不完全统计,到明年将有近两万册的古籍普查和修复任务。“志愿者的加入推进了我们的古籍普查进程,有效解决了缺乏古籍普查人力、财力等问题,加速了古籍普查进程。”张利民还认为,项目有利于培养古籍保护后备人才,古籍普查与志愿者所学专业对口,对参与的学生们来说,是一次宝贵的社会实践机会。之前很多人没有见过古籍,现在亲手触摸,并将一册册古籍整理编目、除尘上架,志愿者们非常兴奋。项目不但锻炼了志愿团队意志,还加深了他们对中华典籍的了解和热爱。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志愿者们的不求回报、默默耕耘就通过这一次一次的行动、一点一点的努力影响着更多人。这种精神在中华大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映照着文化的璀璨。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