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乡村振兴 » 正文

贵州大扶贫中的脱贫攻坚故事系列报道之二十三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6-08  浏览次数:187800
核心提示:王元虎:倾尽全力抓扶贫 不留遗憾在乡村  他本是原单位主持工作的副职,在前任第一书记身体状况不佳的情况下,自愿放弃原单位舒适的工作环境,主动请缨,到帮扶村任驻村第一书记,他就是镇宁自治县融媒体中心派驻镇


王元虎:倾尽全力抓扶贫 不留遗憾在乡村


  他本是原单位主持工作的副职,在前任第一书记身体状况不佳的情况下,自愿放弃原单位舒适的工作环境,主动请缨,到帮扶村任驻村第一书记,他就是镇宁自治县融媒体中心派驻镇宁自治县沙子乡沙包村驻村第一书记王元虎。

  由于前任第一书记身体状况不佳,不能再继续驻村,2018年10月,王元虎主动到村接替第一书记的工作,到村后,他把脱贫攻坚工作当做头等大事来抓,把群众的事当做自己的事来做,通过不懈的努力,2018年全村的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55.8%下降到1.15%。

  一、抓好队伍,提升组织战斗力

  2015年,王元虎就曾任镇宁自治县江龙镇荣兴村第一书记,对于驻村工作,他有着一定基础和工作经验。“火车快不快,全靠车头带”,他深知,村“两委”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直接关系到本村的发展程度,到沙包村一段时间,在村副主任韦兴志辞职后,他及时与村“两委”讨论,补充有干劲有能力的人员到村委工作。并与村“两委”一同讨论制定出一系列的工作制度,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认真开展学习,并讨论本村阶段性的发展目标、工作措施。如今的沙包村“两委”思想有凝聚,工作有干劲。

  二、依托项目,改善民生条件

  2018年下半年,沙包村全面实施连户路和庭院硬化项目,不管刮风下雨,王元虎每天都在奔忙的项目点上,从群众之间的土地协调,到项目施工用水、砂浆运输线路等等,他都事无巨细地进行协调。

  沙包村三组黄家沟种植了几百亩蜂糖李,但是由于没有机耕道,运输条件困难。为了了解该区域的情况,更好的上报机耕道建设项目。王元虎背上无人机,爬上黄家沟山顶,通过无人机的拍摄,使项目更直观。同时,他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该条机耕道建设,努力改善生产条件。

  三、找准路子,发展特色产业

  为了帮助群众提高收入,巩固脱贫成果,在前期小规模种植的基础上。2019年,沙包村同富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准备发展100亩红米种植,由合作社负责育苗,免费提供给农户种植,后期合作社帮助群众销售。在合作社没有资金,帮扶单位资金紧缺的情况下,王元虎毅然决然拿出自己的4000元购买红米种子,支付务工人工资等,使得红米种植项目能够顺利实施。并且,他还积极向县植保站的技术人员请教红米种植的技术,并将植保站教授的技术及时传授给红米种植户。

  四、心系群众,解决群众所需

  到沙包村驻村后,王元虎把走访群众作为首要的工作来抓,他白天走、晚上走,晴天走、雨天走,通过走访,了解了群众所需,拉近了与群众的关系。在走访过程中,王元虎得知部分群众想购买点鸡苗散养,在自己工资不高的情况下,他用自己的工资购买了100只鸡苗分发给5户贫困户养殖。

  2019年5月,本村一般户黄春因疾病去世,在医院救治及办理丧事花费了6万余元。黄春死后,留下了妻子伍廷艳和7个月大的孩子,看到伍廷艳孤儿寡母生活困难,既要找收入,又要照顾年幼的孩子,王元虎看在眼里,他找到县红十字会,积极帮助伍廷艳争取红十字会的特困救助,获县红十字会2000元的特困救助,解决了伍廷艳的燃眉之急。

  自2014年起,沙包村陆续种植了2000亩的蜂糖李,2019年已经到了盛产的阶段。但是,由于受到地理条件限制,村民们要么将蜂糖李运到本县的六马镇销售,要么运到镇宁、安顺等更远的地方,极大的提升了运输成本,看到这样的情况,王元虎做起了蜂糖李“生意”,他在朋友圈卖起了蜂糖李,但是他卖蜂糖李不赚钱,他赔钱。果农卖多少钱,他就卖多少钱。他每天还要用自己的车将蜂糖李运送的快递公司,加油费也是自己掏。看到他忙来忙去的,果农们要给他一点钱为他的车加油,都被他婉言谢绝了,他告诉果农:“果子能卖出去就行”。他不但自己卖,还发动身边的同事和朋友帮着果农卖。那段时间,果林、快递公司随处都能看到他忙碌身影,他被身边的同事和朋友亲切的称为“卖蜂糖李的王书记”。

  驻村后,王元虎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收队回去后,这个村还有人会记得我吗?”为了这句话,他倾尽自己的力量,踏踏实实,全心全力做好驻村的各项工作。

  他说:“我不想把遗憾留在乡村”。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