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乡村振兴 » 正文

贵州大扶贫中的脱贫攻坚故事系列报道之一百三十四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5-08  浏览次数:171363
核心提示:范乾胜:与深度贫困村一起蜕变  “要时刻把群众装在心里,把群众当亲人、当朋友!”这掷地有声的话,是2016年4月21日,范乾胜在第一次村支两委干部会上说的,一直以来,他信守承诺,在第一书记岗位上做到了。  范


范乾胜:与深度贫困村一起蜕变


  “要时刻把群众装在心里,把群众当亲人、当朋友!”这掷地有声的话,是2016年4月21日,范乾胜在第一次村支两委干部会上说的,一直以来,他信守承诺,在第一书记岗位上做到了。

  范乾胜心系群众,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理念,用心用情,真蹲实驻,助推脱贫攻坚同步小康。把群众当亲人,一切工作以群众是否满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赢得了全村广大群众的赞誉。

  摸实情,精施策,勤走农户出思路

  如今,走在天隆村新合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干净整洁的旅游公路,傲然挺立的游客接待中心,整齐划一的黔北民居。村民张少伦感慨:“没有想到新合组会有这样大的变化!”

  “以前,没有一条硬化路,通讯设施差,三个村民组无移动手机信号,大部分区域无4G网络,信息沟通存在问题。”2016年4月21日,遵义市委讲师团(2019年2月机构改革并入市委党校,天隆村作为市委党校挂帮点)选派范乾胜来到天隆村担任第一书记,这是呈现在他面前的第一印象,深度贫困村果然如此“有深度”……

  天隆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31户1082人,2016年底贫困发生率23.21%,是省级深度贫困村,是全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

  “不通路、不通网络、不通水”“一天两顿包谷饭,肚皮烤起火斑斑。”新合组,一个散居在群山之间的村民组,是天隆村贫困程度最深、贫困人口最多的村民组。

  “挨家挨户征求脱贫意见,共谋发展大计,脚底板都磨破了。”范乾胜介绍。

  为建立完整的贫困户数据库,范乾胜到村工作后,立即深入农户摸排情况,做调研、访民情,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掌握了大量一手资料。

  驻村四年多来,走访群众8000余人次,党员400余人次,记录群众反映的困难和问题600条,归纳整理意见建议200余条,解决实际困难200余件,化解矛盾纠纷160余件。

  “最少两天下一次组,多的时候一天跑三四趟。”原桃林镇党委书记罗永杰表示,每次到天隆村开展工作,看到范乾胜都是一身泥。“范书记真的了不起,比我还熟悉村里情况。”村民王运礼说。

  背靠背,心贴心,天隆处处产业兴

  起伏的山峦上,漫山遍野的脆红李花格外耀眼。在天隆村和平组,443亩脆红李预计每亩产值3000元,土地流转户在脆红李基地务工收入户均1.5万元,成了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村民田鸽翱正忙着给脆红李除草,“没有范书记和驻村工作组的热心肠,就没有这么好的产业,我就不能在家门口找钱了。”

  春节刚过,田鸽翱就给范乾胜打电话,称自己不愿意牵头管理脆红李了。这着实把他吓了一大跳,全村443亩脆红李,2019年就已经试花挂果了,在这关键的时候如果没有人牵头管理,脆红李长势肯定会受到影响。

  第二天,范乾胜就和驻村工作组一起,到田鸽翱家了解情况,耐心讲解发展脆红李的好处,以及村支两委积极帮助他解决所遇到的困难。田鸽翱终于被说服了,愿意继续牵头管理脆红李。2019年,田鸽翱在脆红李基地务工收入3万余元,其他10余人,每人增加收入1.5万元,有效巩固脱贫成效。脆红李进入盛产期,56户土地入股农户将实现分红,户均增收收入5000元以上。

  “种烤烟,种果树,总有一样能致富。”离村委会不远处,村民马凡明正在翻犁土地栽种烤烟。“我在多年前就有栽种烤烟的习惯,现在又有烟草公司的订单,我今年一定要好好发展我的烤烟产业。”多年来,天隆村一直有栽种烤烟的习惯,但由于国家计划调整,天隆村失去了烟区的地位。

  范乾胜知道情况后,向上级党委政府汇报,了解群众的种植意愿,经过他的多方奔走,如今,700亩的烤烟计划落户天隆村,不仅解决了当地人的产业发展,还带动了群众增收。

  同时,帮助村支两委争取资金300万元,打造人居环境整治示范点,请求县体育运动中心的帮助,解决健身器材4套、篮球架1套,建设文化广场,丰富村民的休闲娱乐。

  转思想,重实干,脱贫路上不能少

  范乾胜不说空话,进村不久就为村干部制作了亮明身份的胸牌:当干部就不能往后站,胸牌挂身上,有事往前冲。

  2016年4月,县里把通村路修到了村口,村民在村干部带领下自发修建入户路。没有修路资金,大家硬是拿火烧石头的土方法,把入户路铺到了家门口。

  范乾胜还号召村民们利用“五创建”的机会,开展“脱贫攻坚大赛”,村民可按照脱贫攻坚成效,领取洗衣粉、床单等礼物。村民们的热情被点燃了。“范书记,我今年出去打工,一定要得大奖!”第一次得奖的贫困户第二年初就出门务工,年增收两万多元。

  为转变村民的思想,范乾胜积极向选派单位争取帮扶资金10万余元,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用于党员干部群众外出考察学习和请相关知名人士到村授课。组织32名党员、退伍军人、离退休干部和村民代表到湄潭县两路口村考察学习基层组织建设及集体经济发展;组织全村群众到桐梓县官仓镇考察学习产业发展,到余庆县大乌江镇红渡村考察学习乡村旅游。

  村民蔡云超每到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开课时,便早早到场听课,陆续养牛10余头,2018年仅卖商品牛便收入30000多元。“现在,他家已购买了小轿车,实现了致富奔小康。”

  天隆村由于山高路远,过去村民生活条件艰苦。“要政策有政策,要帮扶有帮扶,还不加油干,难道让人笑话?”如今,“不等不要不依靠,自立自强自己忙”的观念,已深深印在天隆群众的心里。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