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乡村振兴 » 正文

贵州大扶贫中的脱贫攻坚故事系列报道之二百九十七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1-31  浏览次数:175718
核心提示:深夜炉火暖人心册亨县丫他镇扶贫工作站工作员 梁凤  2018年下半年,我刚到册亨县丫他镇工作不久,板万村被列入了国家传统村落保护名录。板万村是传统的布依族村寨,寨子依山而建,民风淳朴、风景宜人。这里是我驻村


深夜炉火暖人心

册亨县丫他镇扶贫工作站工作员 梁凤


  2018年下半年,我刚到册亨县丫他镇工作不久,板万村被列入了国家传统村落保护名录。板万村是传统的布依族村寨,寨子依山而建,民风淳朴、风景宜人。这里是我驻村扶贫的第一站,也是我一生难忘的地方。

  脱贫攻坚激战正酣,寨子被列入国家传统村落保护名录,对村里而言,这无疑是个天大的好消息。县政府实施专门项目,对板万村吊脚楼进行修复保护,为推动村里转型发展民俗旅游助力脱贫攻坚带来了新的机遇。寨子里的吊脚楼部分保存较好,也有部分已经十分破败。出于解决群众住房安全问题和实施吊脚楼修复保护两方面考虑,说服群众搬入新家,把吊脚楼以入股或流转的方式交给县里公司发展旅游,是村里的一项重头工作。

  八十一岁高龄的李太爷视力不好,与有些智力残疾的小儿子居住在老吊脚楼里。吊脚楼已经十分破败,村里通过危房改造项目,为他们新建了宽敞舒适的住房,老人因身体和祖屋情节,迟迟不愿搬离。驻村工作队耐心细致做工作,一次次往返,回回吃闭门羹。老人说他眼睛不好,家里每一根柱子他都熟悉,能成为他行走的“拐杖”。

  考虑到老人是害怕新环境不熟悉、不方便,我们“棋出险招”,先将老房内按照新房陈设原样复制,再带着老人一遍一遍熟悉家具摆放位置。刚开始老人很生气,甚至拿扫帚赶我们走,他赶走一个我们就换一个顶上,通过反复做工作,老人熟悉了家里的变化,也熟悉了我们。

  进入11月,接连几日阴雨给寨子里带来仙境般的美,阴冷潮湿也让不少群众感冒。11月21日凌晨两点多,看着越下越大的雨,我们急促地敲开老人的家门。望着那一角正在滴水的棉被,同事嘉嘉忍不住泪流满面。从接手帮扶李太爷家开始,嘉嘉就把老人当成了自己的爷爷在照顾,现在看到老人身上盖着还在滴水的棉被,她心疼,更自责。

  老人感冒咳嗽不止,我们急忙找来村医诊治。床已经湿了不能再睡,我们立马在火塘里生起柴火,看着老人吃了药在火塘边躺椅上睡着,我们围坐火塘,没人说话,气氛沉寂。大家都在心里感叹——党和国家政策如此优厚,我们在一线如何才能将这些好政策落到实处,如何才能更好地为老百姓干实事?

  第二天,太阳出来了。老人在嘉嘉的搀扶下终于自愿走出了老房大门,来到新房,这里有新床、干净暖和的被褥,那一天老人睡得很安心。

  老人流转吊脚楼,每年有1000元的房屋流转金。老房修缮改造后,成为民宿,一批又一批的客人给老房带来新故事。当老人得知客人在他的家里住得很舒心、睡得很安心时,他笑了,总乐呵呵地说:“我家很好。”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