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公益 » 正文

刘杰扶贫案例之结对帮扶 浸水村的华丽蜕变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0-12  浏览次数:135775
核心提示:  日报头条遵义讯(郭城 苟敬萍):木瓜镇浸水村地处遵义市桐梓县北面,因境内山高林少,水源缺乏,故称浸水村。浸水村随山势环绕分为5个村民组,平均海拔980米,最高海拔1300米。四年前,浸水村还似个与世隔绝的地
   日报头条遵义讯(郭城 苟敬萍):木瓜镇浸水村地处遵义市桐梓县北面,因境内山高林少,水源缺乏,故称浸水村。浸水村随山势环绕分为5个村民组,平均海拔980米,最高海拔1300米。四年前,浸水村还“似”个与世隔绝的地方,村民过着“望山兴叹”的穷日子。
  
  如今却是一派新貌。满山翠绿的核桃树,引到家门口清澈的泉水,夜间路灯萦绕于公路旁的灯光“银蛇”,焕然一新的农家小屋,水泥路通到了家门口, 还建了基站,通了4G网络。一幅秀美、富裕、和谐、幸福的新农村画卷悄然舒展开来。
  
  浸水之困
  
  浸水村虽距木瓜集镇14公里,距县城80余公里,但属省级一类贫困村。2016年时,全村人口344户1567人,其中贫困户103户334人,贫困发生率为19.6%。村民居住较分散,多数农户居住在半山腰或山脚下,有时走访一家贫困户来回就是两小时。
  
  浸水村多数农户勤劳,养殖的土猪多,但由于不通公路,交通设施差,每年土猪出栏时要靠人工抬上几个小时才能抬到木瓜镇街上或松坎镇街上销售。养的鸡靠摩托车几只几只的运到山外去卖。年仅25岁的夏小刚,摩托车骑坏了4辆,被摔伤不计其数。
  
  因为与世隔绝,群众思想不解放,部分男子赌博、醉酒;因为穷,男子娶不到媳妇……,
  
  浸水村勤劳的村民依靠稀有的水田种植水稻,山地里种玉米、黄豆、绿豆、红薯等,由于灌溉条件差、耕作方式原始,经济效益低下。
  
  对于浸水村的困境,当地党委政府也一直在想办法改变,并做出了许多努力,也收到了一些成效。但由于“麻袋上绣花——底子太差”,以至于浸水的贫穷,一直未能从根本上得到改观。
  
  浸水之变
  
  浸水之变,缘于党中央的好政策,缘于桐梓县脱贫攻坚大决战,缘于2016年初遵义市公安交通管理局的挂帮。
  
  挂帮伊始,遵义市公安交通管理局立即到浸水村蹲点调研。干部们一路走、一路看,一路和老乡们交谈。看到不少群众生活贫困,房屋破烂,干部们心情非常沉重。“一定要狠抓群众思想教育,重抓基础设施建设,做优特色产业,融洽干群关系,让浸水巨变。”当时任交管局局长王思来来到浸水村时,坚定地说道。
  
  至2016年结对帮扶浸水村以来,遵义市公安交通管理局“一人驻村、全局出力”,领导班子和结对帮扶的部门民警,不顾路途遥远、坡陡弯急、道路泥泞,先后1000余人次深入浸水村结亲帮扶的精准扶贫户家走访、慰问、帮扶。最远的道安、遵赤高速交警大队来回一次就是1000多公里,三年来,全局到访浸水村累计行程逾20万公里。
  
  驻村干部更是对村里面的情况和每家每户的情况摸得清清楚楚。改善村办公环境、修公路、找水源、建基站……面对村民们强烈的渴盼,一项项助推“浸水”脱贫攻坚的计划陆续启动。
  
  通过入户走访,想方设法帮助结亲的精准扶贫户找原因、挖穷根,理清致富思路,明确帮扶计划,积极落实因户施策等帮扶措施。通过结亲帮扶的支部和部门的民警自愿捐资等形式,累计向浸水村37户结对帮扶的贫困户提供现金帮扶90350元,100头小猪崽,356袋大米,321桶食用油,面粉125袋,牛奶146盒,农用肥料8包,捐赠价值9500元的衣物,1073羽鸡苗,20羽鸭苗,6只羊崽;帮助贫困户解决困难20余件,为贫困户购买新床21张、床上用品43套、衣柜34个;为一户贫困户(幸化伦)资助4667元医疗费,为一户贫困户(张绍芬)资助3000元助学费,为一户残疾人贫困户家庭提供轮椅一个,为一户贫困户新建房屋内饰提供价值3200元的瓷粉200包,为1户贫困户提供了修建房屋用的水泥10吨。同时,市公安交管局在2016年、2017年、2018年分别出资3000元,开展计生三结合帮扶贫困户30户。
  
  第一次到浸水村,办公室人员在车上给每人准备了一双雨鞋,当时遵义市公安交通管理局党组副书记、政委陶冬还觉得疑惑。走进浸水,陶冬才晓得干部的做法是对的,海拔1000余米的高山上,雾罩笼笼,到村后下村走访农户道路面坑坑洼洼,泥泞不堪,一不小心就会摔倒。
  
  要想富先修路。2016年帮扶伊始,遵义市公安交通管理局就提供帮扶资金达20余万元,帮助浸水村新挖通并硬化通组“小康路”逾5公里。硬化后惠及74户农户和100余名师生的出行,让浸水村的道路更加方便、安全、畅通。施工期间,遵义市公安交通管理局对施工队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确保公路质量,派出的驻村干部每天都要在公路上巡逻监督检查,发现问题立即要求施工队整改。
  
  “现在好了,我们养殖的土猪终于可以运出浸水村换成现金了。”三合组的张元开高兴地说。
  
  三年半的时间,一组组数据刷出新变化:完成硬化通村通组公路18余公里,解决了浸水群众的出行难;修水池四口,安装管道12000米,解决了群众安全饮水的问题;人居环境改造全面,完成危房改造142户, 人居环境整治208户,改厕195间、改厨298间、改圈219间、院坝硬化8346平方米,边沟硬化8445米,连户路18255米,安装太阳能路灯300余盏,修建垃圾池4个,便民垃圾桶100余个。对长年居住在浸水村条件恶劣的14户群众在木瓜镇木瓜村和桐梓蟠龙社区申请了易地扶贫搬迁,已有全部搬入了新居。
  
  “搬到木瓜后,我准备筹集资金种植香菇,发展产业多挣点钱。”这是当时搬迁前中心组二级残疾贫困户幸国波规划的生活,而今幸国波发展的香菇种植产业正做得红红火火,评为了市级残疾人香菇种植创业示范基地。
  
  随着基础设施改善,产业发展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要脱贫就必须要有产业支撑,在三年多以来,在遵义市公安交通管理局和镇村干部的发动下,将覆盖全村90%的农民土地实现流转,2016年引进了银河鼎森有限公司,建立2000余亩核桃种植基地;2017年鼓励帮助返乡农民工,建成80亩泥鳅养殖基地;2018年建立50亩1000头规模香猪养殖基地;2019年建立三合组30亩500头规模养牛基地,朝门组350亩药材种植基地。实现了浸水村以“千亩核桃、百亩泥鳅、千头香猪、百头肉牛、百亩药材”并进,促发展、促脱贫的良好发展态势。通过抓产业,产业覆盖200多户,促进全村1500余人增收,实现劳动力转移就业300余人。实现浸水村“户户有增收产业,人人有脱贫门路”。
  
  针对贫困户家庭,遵义市公安交通管理局凑集资金15万2千元,为60余户贫困户建一个家庭养殖100只规模的土鸡鸡棚,为一户养殖大户建立一个数千只野鸡养殖棚,发展养殖土鸡1万余羽,养殖野鸡1000余只,全村创养鸡总收入5万余元。“前段时间,那些重庆来木瓜水银河避暑的客人经常逛到我们这里来,看养殖的泥鳅,买土鸡。我家养的鸡没出门就卖完了。”郑太洪高兴地说。“每只野鸡收入100元以上,我现在有500余只野鸡,明年要通过自己繁殖发展到2000余只……”张元松像个孩子般开心地算账。
  
  从看得见的变化,到人心的改变,浸水村发生了脱胎换骨。
  
  浸水之路
  
  山还是那山,人还是那些人,为什么能在短短三年多的时间发生“浸水巨变”,路从何来呢?
  
  真帮实扶,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是战胜贫困的基础。“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三年多来,遵义市公安交通管理局驻村干部和镇村干部一起,深入每家每户开展走访调查,征求群众意见建议,召开村民座谈会。转变村级班子工作作风,凡事问计于民,群众强化了主人翁意识,把村里的事情都看成自家的事情。每周多上两天班、每晚少睡3小时,每日多行5000步,从清晨8点村委会忙碌的身影,到凌晨1点不灭的灯光,这“一少两多”的工作方式便是日常驻村干部的一天。为融洽干群关系,创新采取了“345工作法”,通过组织召开群众会、党员大会、座谈会等三种会450余场次;通过建立四个微信群,联系、结识、团结好大学生、外出务工人员、党员、返乡创业带头人等四种人100余名;落实好贫困户、低保户、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孤残人员必访,老党员、老干部、离任村干部、退伍老军人、军烈属必访,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必访,信访维稳重点人员必访,种养殖大户、企事业能人、创业带富能手、道德模范必访等“五必访”。“345工作法”让遵义市公安交通管理局选派的驻村干部成为了他们的解放思想的引导人,与村级干部间不信任的调和人,帮助解决困难的中间人,党的精准扶贫政策的传播人,帮助外出务工人员关心家庭的暖心人,留守儿童、空巢老人与外出家属的连心人。凝聚人心,理顺心气,实实在在融洽干群关系,夯实群众工作基础。
  
  2017年、2018年连续两年,为助推浸水村“脱贫攻坚”工作抓实抓牢,遵义市公安交通管理局先后两次选派五名民警进驻浸水村,与选派的驻村民警刘杰组成脱贫攻坚作战队,同浸水村脱贫攻坚指挥部并肩战斗。进驻浸水后,攻坚队队员们带着感情和责任,忘我投入到工作中,修公路帮着推砂浆,修水池帮着抬水泥,和当地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邻里有矛盾帮助化解,群众有困难帮忙解决,受到了群众的拥护和爱戴,群众都把工作队员当成了自家人。“作战队”,在浸水村累计走访农户200余户、走访群众1500余名,召开群众会40余场次,清理排查整改各类信息300余条,帮助打理家庭环境卫生100余户。
  
  如今走进浸水村,问起遵义市公安交通管理局选派的驻村干部,群众没有一个不认识。对遵义市公安交通管理局的帮扶,群众都是赞不绝口。
  
  扶贫更要扶志。遵义市公安交通管理局多次开展送“党课”、到浸水村举办农民讲习所等活动,为浸水村党员群众宣讲十九大精神等,进一步提高全村党员思想认识,激发了党员带头勤劳致富的热情,让贫困群众产生了穷则思变、勤劳致富的内在动力。为激发谋发展之心,遵义市公安交通管理局凑集资金,组织带领浸水村干部、党员代表、村民代表、产业发展带头人等40余名村民,赴桐梓县官仓镇等地考察学习,开阔了村民视野,激发了内生发展之心。
  
  筹集资金逾10万元,对浸水村破旧的村办公楼进行维护装修,更新、配齐了座椅、电脑、沙发等办公用品,切实改善了浸水村村支部办公阵地的硬、软环境,夯实了基层党组织阵地战头保垒。在村中建立了广播站,占领村中宣传阵地,传播党的好政策。并为浸水发展年轻党员2名,年轻入党积极分子2名,培养后备村干部1名。
  
  “浸水村终于有了一个好的党员活动阵地,已经几年没有看见发展新党员了,你们交管局来帮扶后,现在就培养发展了4名党员的新鲜力量,村干部也有了年轻后备接班人,让我看到了浸水党建引领干好未来工作的希望”82岁的老党员、老村支部书记汪体全座在村崭新的会议里这样说道。
  
  为强化十九大精神宣讲暨“谈变化、感党恩、谋发展”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筹集帮扶资金为浸水村购买设备,成立 “流动电影队”。驻村民警收集整理开展脱贫攻坚以来村中“水、电、路、讯、房、寨、灯”等建设发展变化的资料,制作具有发展变化前后鲜明对比效果的宣传视频。通过“流动电影队”下村召开群众会放映,让以前的只是干部嘴巴“谈变化”,变为现在群众通过观看“图、文、声”并茂的视频的“看变化”,让村民真真切切的感受到在党的好政策下,这两年来村里实实在在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激发了村民“滴水之恩当涌泉,发自内心感党恩;齐心协力建家园,众志城诚谋发展”。同时,为进一步转变村民思想教育观念,还为村民播放了《出山记》等电影,《懒汉脱贫》等小品。
  
  浸水之情
  
  真帮实扶,让这里充满温情与和谐。因浸水村特殊地理条件,年轻村民大多外出务工,村中留下了120余名空巢老人和50余名留守儿童,帮扶以来一直是心中牵挂的对象,在中秋节,遵义市公安交通管理局组织社会爱心人士筹集爱心捐款,一起走进浸水村,为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送上月饼,并与他们一起“吃团圆饭,过中秋”,让浸水村的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们感受到了别样的亲情和温暖。每年春节,购买大米、油、电热毯等物资,在浸水村全覆盖走访慰问农户送温暖活动。
  
  中心组70多岁的幸汤金老人激动的这样说道:“今天让我吃上月饼、水果的同时,还吃上如此丰盛的饭菜,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这样过中秋,感谢共产党、感谢政府”。
  
  面对浸水村村民无证驾驶摩托车、交通安全意识淡薄的现实,遵义市公安交通管理局组织医院等部门,上门为浸水村民开展办理驾驶证的体检、考试和安全教育,让村民在家门口领到驾驶证的同时,累计为68名办证的村民节约支出6.8万元,助推他们在平安道路上走向脱贫之路,最大限度地减少浸水村村民因交通事故又致贫、返贫。
  
  当村民幸涛容接过上门为他们办理的崭新的摩托车驾驶证时,激动的说:“没有你们来帮扶我们,我可能这辈子都不会办上摩托车驾驶证”。
  
  为促进家庭和睦,民风转变,遵义市公安交通管理局在浸水村组织开展了“四类”好家庭评比表彰活动。在浸水村评出了11户“孝老和谐家庭”,18户“重视教育家庭”,17户“环境整洁家庭”,157户“勤劳致富家庭”。通过“四类”好家庭评比活动的开展,在浸水村掀起了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风,通过“树家风”促进了浸水村的“淳民风”。
  
  “在全村200多户中,我们家能评上全村11户‘孝老和谐家庭’中的一户,我们家倍感荣幸,我们要继续传承好好家风”朝门组在水银小学任教的娄伦维老师在微信朋友圈晒出“孝老和谐家庭”奖牌并这样说道。
  
  干群连心,是齐战贫困的关键。“以前我们见过的最大的干部就是村干部,现在我们经常见到遵义市公安交通管理局的干部到浸水村来,派驻的驻村干部更是常年在村,他们真诚地把我们当成兄弟,为我们干实事。”浸水村民夏德辉感叹道。
  
  在遵义市公安交通管理局的真情帮扶和鼓励下,浸水组贫困户夏德开的儿子夏浪,2018年北京建筑大学毕业后,考上了遵义市城乡住房建设局的公务员!穷山村里飞出了金凤凰。当这一消息传遍全村的时候,整个村子都沸腾了。
  
  “望山兴叹”,到“靠山吃山”,浸水村群众通过“一长两短”产业走上了致富路。这得益于遵义市公安交通管理局“扶贫重在扶智” “输血带动造血”的理念,通过一项项扶贫措施的落实、一件件惠民实事的办理、一个个暖心行动的开展,凝聚了民心、夯实了基础、转变了民风、激发了动力。通过的不懈努力,实现浸水村在木瓜镇13个村的年终综合考核中,由2011年至2015年连续5年的倒数第二名跃升为2016年、2017年荣获二等奖,2018年更是荣获综合考评一等奖。由2016年以前,村民意见大,矛盾纠纷多,出了名的村民“上访”问题反映多的村,转变为现在浸水村是木瓜镇民风最好的一个村,“上访”反映问题最少的一个村。让老百姓尝到了甜头、看到了奔头、提升了劲头。群众不等、不靠、不要,在产业发展和人居环境治理方面积极作为,并且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浸水村贫困发生率由2016年以前19.6%下降为如今的1.02%。组建“村社合一”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贫困户百分之百入股农民专业合作社。浸水村产业有了、道路通了、饮水来了、路灯亮了、房子漂亮了、环境干净了、室内整洁了、群众笑了……,实现了穷村旧貌换新颜。这样的变化,让人感叹!让人震惊!浸水村村民更是自发组织到遵义市公安交通管理局送感谢信,以表达他们那份“感党恩 ”之心。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他们的举动感动着大家,他们的行动更是工作的见证。
  
  青山绿水间,改变浸水村贫困面貌的战役还在轰轰烈烈进行中。遵义市公安交通管理局结亲帮扶浸水的脚步并没有停止,新任交管局局长陈小猛刚上任就深入木瓜镇浸水村进行了扫黑除恶暨脱贫攻坚实地督导调研,指导浸水村抓党建、抓建立安全饮水管理制度等工作。在陈小猛局长带领的新一届党组领导班子的领导下,正在积极实施新一年做好结对帮扶浸水村的工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遵义市公安交通管理局有信心、有决心在精准扶贫的路上,使浸水村蜕变为一只高山雄鹰,越飞越高,越飞越远!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