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医大四院胸外科成功开展免管免禁食管外科微创技术
2024-03-05 07:48  点击:11676

      日报头条讯  一直以来,食管外科术后需要1周左右、甚至1个月才能进食,日前,哈医大四院胸外科刘成教授食管外科团队熟练应用食管外科最新吻合技术——李氏吻合技术,实现了食管外科术后第1日就能进食,为龙江食管癌患者带来福音。

      家住齐齐哈尔的王大爷(化名)进食哽噎感1个月,当地医院诊断食管癌,需要外科手术,由于食管外科手术是胸外科最大的手术,手术风险高、并发症多且严重,病人及家属非常恐惧。王大爷慕名前来哈医大四院胸外科刘成教授处就诊,刘成教授、路贝副教授、马骁主治医师食管外科团队详细检查后为王大爷制定了周密的手术方案,术前精心准备、术中精细操作、术后全程管理,王大爷术后第1日即可进食,免除胃管及营养管,身体及心理都感到非常舒适,王大爷及家人脸上浮现出开心的笑容:“真没想到经历这么大的手术,竟然没受什么罪、并且还恢复得这么快!”

      以往常规食管手术以后,身上会放置很多管子:胃管,营养管,胸腔引流管,腹腔引流管等。一般情况下,至少术后7天,才开始喝水,逐步恢复饮食。甚至有些病人,术后一月才开始进食。术后身上长期带着营养管(这个一般是从鼻子里面插到十二指肠处的)。胸引流管放置的时间也很长。病员术后很难受,营养往往也跟不上。一般情况下,手术后病人体重要减轻十几斤以上。

      李氏吻合技术是由世界著名食管外科专家李印教授世界首创,世界各国纷纷向李印教授请教,该技术以李印教授姓氏命名,享誉全球。该技术改变了传统的食管外科手术理念,是食管外科里程碑。传统食管外科除了术后常规禁食外,术后容易出现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术后返流等相关并发症,严重情况甚至有生命危险。而开创性的李氏吻合技术大大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患者更舒适安全,术后近远期效果佳。
      哈医大四院胸外科刘成教授在胸外科技术方面精益求精,东北三省率先引进食管加速康复外科的典型术式李氏吻合,并且熟练应用,该技术改变了传统食管外科治疗模式和理念,造福龙江食管疾病患者。

      李氏吻合技术是食管外科加速康复外科的核心技术,食管外科加速康复外科技术是一个体系,其特点包括:

      1. 李氏吻合技术:这是一种高超的食管手术手工吻合技术。是世界首创的食管外科吻合技术。该吻合技术为三层吻合,大大降低了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减少了吻合口狭窄的发生,解决了食管术后近远期返流的国际难题。是食管外科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2. 术后第1日即进食。术后第1日即正常进食。尽量早的恢复正常进食状态,可以有效补充营养。避免长期禁食造成的营养不良。可以促进伤口及吻合口的愈合,同时保证了身体免疫系统的抵抗力。有效降低术后感染,术后吻合口瘘的可能性。术后第1天就开始进食,尽可能快的恢复到正常饮食状态。对身体营养状态影响小,促进术后快速康复。既往常规的术后需要禁食1周以上,对病人身体和心理影响都很大,而且并发症发生几率较高。这种术后快速康复的理念,让病人术后尽可能快地恢复到正常进食状态。对身体营养状况影响小,术后恢复快。从而减少了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3. 微创手术。采用胸腔镜和腹腔镜联合或者机器人辅助手术。同时注意手术精细操作。在胸腔及腹腔内操作时,尽量避免对器官组织的伤害。做到真正的微创。术中出血极少(大部分患者就出几毫升血)。这个很关键。因为做到了真正的微创。术中对周围器官组织损伤小,出血少;术后不放置胃管及营养管。病员术后的舒适度大幅度提高,促进病人的快速康复。

      4. 术后早期下床活动。这种技术要求术后第1日下床活动。可以促进胃肠动力的恢复。减少术后腹胀的可能。促进大便的通畅,有利于术后尽早恢复正常进食。术后长期卧床,四肢活动度小,容易出现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容易造成坠积性肺炎;不利于咳嗽排痰;容易出现肠胀气的情况。而早期下床活动就可以有效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

      哈医大四院胸外科刘成教授食管外科团队熟练应用食管加速康复外科技术,尤其李氏吻合技术,改变了传统食管外科手术的模式及理念,大大降低了食管外科术后并发症,使患者能够更舒适安全的快速康复,是龙江食管疾病患者的福音。

      专家简介

      刘成
      主任医师、教授
      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学术兼职: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食管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光动力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黑龙江省医学会机器人与微创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黑龙江省慢性病管理学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黑龙江省胸心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黑龙江省医学会胸心外科微创专业委员会委员

      专业擅长:

      尤其擅长胸部微创技术,曾获得黑龙江省卫生健康委医疗新技术一等奖2项(主持人),哈尔滨医科大学医疗新技术三等奖2项(主持人),并获得哈尔滨医科大学医疗骨干称号。

      东北三省独家开展硬质气管镜技术,在气道良、恶性狭窄治疗方面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填补了东北地区气管狭窄治疗方面的空白,并参与制定全国专家共识。

      曾获得哈尔滨医科大学教案评比一等奖,并多次被评为校、院优秀教师及优秀住培教师,致力于肺移植、细胞移植及胸部微创外科的研究。

      肺癌微创手术:三维重建技术下机器人及胸腔镜微创手术,包括复杂肺段切除、肺叶切除。

      食管癌微创手术:机器人及胸腔镜微创手术,以高超的食管吻合技(李氏吻合)为依托,实现食管癌术后第1日进食。

      纵隔肿瘤微创手术:机器人及胸腔镜微创手术,尤其剑突下手术入路,切除更彻底,疼痛更轻。

      软硬质气管镜技术:东北率先开展硬质气管镜技术,气管良恶性狭窄治疗技术省内领先,国内先进。

来源:哈医大四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