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福泉:三方联动织密搬迁群众后续发展服务网
2019-11-19 12:07  点击:40129
    日报头条贵州福泉讯(张栋梁 苟敬萍):为确保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实现“搬得出、稳得住、快融入、能致富”,福泉市总工会、共青团、妇联紧密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立足本职做贡献,紧盯易地扶贫搬迁移民安置后续稳定发展存在问题,找准切入点,抓实着力点,三方联动织密一张服务网。以五引导五教育为抓手,形成“3155”工作模式(工青妇三方联动,共织一张网,用五引导五教育引导移民形成良好的生产生活习惯),带领移民群众开启新生活。
  
  健全组织机构,夯实社区服务基础
  
  “十三五”期间,福泉市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安置3281户1402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202户8863人),目前已经完成搬迁入住:牛场五新社区入住1252户5068人;道坪五新社区入住400户1650人;陆坪五新社区入住168户805人;马场坪街道乐岗五新社区入住1491户6497人。为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致富”,福泉市建立建强“五新”社区妇联组织,层层推荐筛选致富能力强、示范作用强、群众威望高的优秀女性担任妇联执委,选举产生了以陈定会担任妇联主席的新一届社区妇联班子。并完善工作制度,制订了社区《妇女联合会工作职责》《妇女联合会主席工作职责》《妇女联合会议事制度》等10项工作制度,明确了妇联主席、执委委员等工作职责,以及“妇女之家”等内设机构工作职责,建成一个妇女之家,一个小桔灯亲子书屋。同时,以社区青年和志愿者队伍为主力军,成立了社区团支部,选派国家西部计划志愿者入驻社区,担任团支部副书记,配齐团支部班子成员,开展社区各项团的工作。成立五新社区工会委员会,依法选举产生了工会委员会成员,工会制定各项工作管理制度。
  
  搭建服务平台,完善社区服务网络
  
  为促进搬迁对象顺利实现劳动力由农村向城镇转移、职业由务农向务工转换、身份由农民向市民转变,帮助搬迁户快速融入城镇生活。福泉市从组织青年、引导青年入手,以社区青年志愿者团队为主体,建立青春志愿服务队,主动带领青少年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邀请青少年加入其中,引导和激励青少年健康成长,充分发挥青年志愿服务队延伸团组织工作手臂的作用。充分发挥妇女代表、妇女小组长等骨干作用,增强妇女工作的联系、渗透、代表和服务功能,搭建妇联网格化服务制度,将社区各栋楼分解到妇联工作人员,逐级分解责任,畅通妇女组织与妇女群众的联系渠道,不断提高基层社区妇女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组织开展一系列“巾帼志愿者”和志愿队服务活动,成立巾帼志愿者服务队,分为生活互助组、卫生服务组和环境督导组,专门为老人送温暖、办实事。总工会投入资金10万余元,完善了职工服务窗口、职工活动室、职工书屋、“四点半学校”、职工技能培训室、劳动纠纷调解室等功能设施。通过基础设施的完善,充分发挥工会服务职工、维权职工的作用。
  
  深化活动开展,丰富社区服务载体
  
  依托党支部和团支部成立“青年之家”,利用微信平台建立微信群,团结带领社区青年努力就业创业,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谐社区建设。在妇联维权和居民调解中发挥作用。社区妇联成立了维权协调组织、妇女维权热线、妇女维权站、家庭纠纷调解站等妇女维权服务机构,并结合社区矛盾纠纷排查以及居民调解委员会努力为广大妇女提供多种形式的维权服务,妥善处理妇女群众的来信来访,及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成立各类兴趣爱好协会,组织开展培训帮助移民搬迁家庭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丰富社区群众生活。成立了妇女手工协会、书法协会、舞蹈协会等各类兴趣爱好协会,为社区内妇女连线,手工、书法、舞蹈等爱好者,通过各类协会活动,丰富社区生活,提升社区生活品质。以社区现有活动室为载体,拓展妇联各项活动。利用亲情之家、四点半学校、图书室等功能室,发动社区女性志愿者积极参与亲情服务、四点半学校“阳光假日”等活动,结合社区各项重点工作,发挥妇联在社区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拓宽妇女就业创业渠道。市妇联根据社区妇女掌握的技能及从业意向,细化扶持举措,积极发动妇女参加各类家政培训、刺绣培训、厨艺培训和育婴师培训,主动联合市人社局开展技能培训7期460余人次,向园区、厂区、超市等各用工单位输转富余劳动力,实现1户1人以上就业。